传统汽车人,拿什么来拥抱新势力?
盖世汽车资讯 · 2022-11-11 09:28:40 · 热度:加载中...
【导语:近日,由前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铭打造的BeyonCa宾理在国内高调亮相,售价达到百万级别的新车,也引来了市场上不少的关注。在中国的新势力造车赛道上,一直活跃着一群由传统汽车人打造的初创汽车品牌,而苏伟铭的加入让传统汽车人下海造车的队伍再添一员。】撰文|张大川

  【导语:近日,由前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铭打造的BeyonCa宾理在国内高调亮相,售价达到百万级别的新车,也引来了市场上不少的关注。在中国的新势力造车赛道上,一直活跃着一群由传统汽车人打造的初创汽车品牌,而苏伟铭的加入让传统汽车人下海造车的队伍再添一员。】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宾理汽车首款亮相的是一台接近于量产车型的概念车Gran Turismo Opus 1。这款四门纯电轿跑,不仅将搭载800V 电压平台、130千瓦时电池、300千瓦快充等新一代技术,同时还会配备宾理汽车特有的“新扁鹊诊断”功能。该功能将通过方向盘、车内空气以及车内摄像头采集车内人员心情、心率、脉搏和呼吸,对驾乘人员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为宾理汽车打造一款健康概念座舱的全新理念。

  东风雷诺出力,地方政府出钱

  在宾理汽车的投资人中,东风和雷诺两大主机厂颇为引人关注。在东风雷诺上的失败并没有阻止两家企业再度携手,而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宾理汽车的创始人苏伟铭。

  苏伟铭曾经就职于大众汽车和一汽大众,因此和彼时担任过一汽掌门人,现在主管东风的竺延风知之甚深。至于雷诺汽车,更是邀请过苏伟铭担任其中国区CEO的职位。对于创业人的信赖,让苏伟铭在创业伊始就能够得到这样重量级车企的加持。

  而东风和雷诺带给宾理汽车的,可能不仅仅是资金那么简单。宾理汽车的首款车型不仅将由东风代工,而且宾理汽车也有较大可能共享东风汽车的供应链和试验认证的设备。有了东风汽车在背后的鼎力支持,宾理汽车首款车型顺利下线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至于雷诺汽车,目前在国内的局面更是困难。在相继退出东风雷诺和华晨雷诺金杯之后,雷诺在国内剩下的唯一战略支点只有和江铃汽车的合资公司,目前推出的主打车型是对标五菱宏光MINI EV的微型电动车——纯电微型车“小麒麟”,和高端市场完全沾不上边。这次投资宾理汽车,也算在国内为自己再寻找一个战略支点。但对于宾理汽车来说,未来如果在造车业务上有所进展,可以利用雷诺在全球的渠道和网络进军海外市场。

  东风和雷诺之外,让宾理汽车有底气寻求量产的临门一脚,是湖北省的长江资本 100 亿元战投。而根据相关信息的显示,宾理汽车通过和长江资本合作将联合设立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聚焦新能源整车生产、销售以及汽车生态关联企业的股权投资。基于这样一笔高额的战略投资,未来宾理汽车将拥有底气和实力在武汉自建乘用车生产基地并构建相关的产业生态链。

  整合供应链是传统汽车人的底气所在

  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宾理之外,威马、爱驰、天际、高合这些新势力的创始人,之前都来自于全球知名整车企业中国区的高管。但目前来看,这些车企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甚至还有几家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这些车企大多会在造车前期表现不错,但后期会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

  前期造车进展顺利往往和创始人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打造一款全新的车型,对于传统汽车人来说可谓驾轻就熟。他们过去亲身经历过数以百计的整车项目,无论是全球车型的国产化、全新车型的开发还是进行各类改款,对于产业链的熟悉和把控是这批人最大的优势所在。也正是这种优势,让它们在建厂的初期能够最大程度嫁接传统车企的开发和造车流程,引入成熟可靠的供应链,在造车初期少走了很多弯路。所以说,像威马、爱驰、天际、高合在造车上相对来说是比较成功的,生产和交付上的困难小了很多。

  传统思维模式是传统汽车人的最大制约

  但造车只是第一步,在后期的品牌打造和运营上,这些传统汽车人就显得经验不足了。因为在他们最辉煌的那段履历中,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来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沃尔沃、大众、奥迪、通用,这些品牌本身的知名度就已经很高。这其中,爱驰创始人付强操盘过的最不知名的品牌也是大众旗下的斯柯达。来到这些新势力,他们基本还是沿用之前在老公司的做法和套路,并没有从理念上对于整个营销体系进行变革。

  以这些车企中曾经跑在前面的威马为例,其在初期为了追求更大的销量甚至没有选择主打C端市场,而是把资源专注在B端市场,这种做法几乎和广汽埃安如出一辙。但和埃安这样背靠广汽的车企相比,威马存在结构上或者体系上的劣势。在最初一段时间,国内巨大的移动出行市场的需求让威马的销量可以一度和蔚小理这样的新势力拉齐,但随后没有C端客户的劣势就会逐渐显现出来。从蔚小理的角度来看,它们根本不会也不允许自己将重心放在移动出行领域,无论再困难,深耕C端客户都是他们不变的战略。虽然这个会在短期内牺牲一部分销量,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保证了汽车可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所在。

  至于高合汽车,和宾理汽车最为相似。在创立之初瞄准同样也是对标保时捷Taycan,但后期却迟迟没有推出走量的车型。而如今每月几百台的销量,其实很难帮助企业摊销之前的研发和制造的成本投入,更不要说实现盈利,为后续迭代开发积累资金。而这次宾理汽车所打造的首款车型,定位和售价甚至高于高合汽车不少,能否汲取高合的经验,还有待市场的观察。

  点评

  在宾理汽车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多种熟悉的味道融合在了一起。传统车企的高管的加盟,地方政府的加持。而放眼国内,有太多太多新势力造车失败的案例,宾理汽车能否走出自己的特色目前还没有显露任何端倪所在。但从传统汽车人下海自己造车来看,如果不能克服先天理念上的不足,继续再用传统的造车思维来抗衡纷纷全面转向电动车的传统车企,那最终胜算并不大。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源:盖世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