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机到eVOTL,磐霖资本谈空中智能飞行的投资心得
磐霖资本 · 2021-11-29 00:00:00 · 热度:加载中...

  2021年10月,小鹏汇天5亿美元的A轮融资新闻引爆了对eVOTL赛道的关注,同月美国的JetPack Aviation公司发布全球首款概念飞行摩托车Speede。饱受城市拥堵困扰的现代人类对城市空中智能出行的梦想追求,离现实又更近了许多。

  而磐霖资本早在2018年就已布局该领域,A轮领投领先的工业无人机研发企业傲势科技,并推动其在2020年和吉利集团旗下飞行汽车板块合并,更名沃飞长空,稳居国内eVOTL赛道一线梯队。

  近期,磐霖资本合伙人刘雨衡受邀接受创业邦的行业专访,秉承磐霖资本一贯在科技领域提前认知的投资方法论,分享从无人机到eVOTL,再到“飞行汽车”,磐霖资本在空中智能飞行领域的投资心得。

  核心观点如下:

  1,飞行汽车从概念到demo再到小批量使用,这个领域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是供应链、产业链,包括核心部件、通讯传输等底层技术的发展使得商业化落地越来越近;

  2, 航空器是一个多学科集合的产业,对团队整体能力要求极高,比如团队里需要空气流体力学、整体结构、电驱动、机载、通讯等众多专业分工;原来在航空制造工业领域,具备飞机、航空器设计、制造经验的团队,才可能把飞行汽车这件事做好;

  3, 在产品可靠性要求等级中,军工级最高,其次是工业级和消费级。国内顶级科研院所背景的团队做需要高可靠性的民用航空器,具备天然的优势;

  4,磐霖在飞行汽车领域有两大投资逻辑:首先是跟踪前沿技术的发展,团队要掌握核心技术,公司要具备平台化能力。二是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业化落地的能力。

  6,从载物到载人,从“一人一控”到“一人多控”,再到完全的无人驾驶,载人飞行汽车走向现实有它自己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背后是整个eVOTL赛道技术和工业的进步,我们坚定看好这一趋势中蕴含的投资机会。

  以下为专访及报道精华:

  9月初,时的科技一个月内完成两轮融资,合计千万美元。同月,峰飞航空科技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小鹏汇天很快传来融资消息打破纪录,完成超5亿美元A轮融资,投前估值达到10亿美元。小鹏的飞行汽车要在2024年实现量产。

  现代汽车也宣布成立飞行汽车公司Supernal,LLC,开发一系列电动飞行器,计划在2028年启动其首次商业飞行。摩根士丹利研报预计,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将形成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2040年,该行业规模可能将达到1.5万亿美元。

  然而,面对这个未来万亿级市场,业内专家持谨慎态度。

  汽车行业分析师凌然对创业邦表示,任何科技都存在泡沫,这个泡沫往往都是宣传起来的,很多东西都没有经历现实的考验和市场的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应该理性对待这件事,而不是盲目的看到小鹏汇天融资了5亿美元,就去追逐还处在空想阶段的产品,品牌的理想和技术都应该分别看待。

  身处一线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却不这么看。投资人认为这一次不是虚火,有着非常清晰的投资逻辑。

  “对于飞行汽车这个赛道我们非常看好,重要的是在这个赛道里面能选出非常优质的选手。”磐霖资本合伙人、傲势科技的投资人刘雨衡说。

  何小鹏的态度更坚定:“我们如果再去造一个也没有巨大变化的车,只是追求它的设计、定位、价格的差异,那我们创业干嘛?创业就要做不一样的事情。”

  飞行汽车为何二次火了?

  飞行汽车行业不是今年火的,早在四五年前就火过一次。

  2016年,Uber发布的一份白皮书中首次宣布了飞行汽车计划,计划在城市中部署空中出租车服务,引起了业内广泛热议。

  准确的说,Uber的飞行汽车应该是eVTOL飞行器,理论上可以帮助乘客越过拥挤的交通,加速郊区和城市之间的交通。

  飞行汽车的研发基础要依靠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零部件和智能化系统。不过,2016年的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除了特斯拉异军突起外,奔驰、大众等传统巨头才刚刚推出概念车型,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成立不过一两年,尚未开始交付。

  当时业内认为,在电动汽车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的背景下,陆空两栖无异于痴人说梦。此后几年,因为技术限制,eVTOL领域不温不火,鲜有资本问津。

  如今,资本再次热捧飞行汽车的投资逻辑是什么?技术瓶颈已有突破么?

  在时的科技的投资方蓝驰创投看来,未来出行产业是“Future Mobility”,其行业链条很长,覆盖海、陆、空,会根据载运量、里程数呈现不同的形式。从Mobility(移动出行)的链条上看,蓝驰创投定义的飞行汽车是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对于这个赛道的观察分成两个维度:需求侧和供给侧。

  需求侧方面,随着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当今生活的空间其实是三维的,但绝大部分的移动场景(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火车和轮船等)还是发生在地面,尤其是在城市内部的交通运转。这样的形态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一、二线甚至低线城市中,会发生的道路拥堵现象。

  同时,人们对出行的频次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对载具成本的要求却是越来越低。特别是那些时间价值较高的人群,二维的移动场景不能满足他们高效的出行需求。

  供给侧方面,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发展,让飞行汽车逐渐从电影走近了现实。比如电池的能量密度、自动驾驶技术、车载装备等一系列的基础技术进步,都会推动这些技术应用在飞行汽车行业的发展。

  过去几年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把以“三电系统”为核心的电动相关供应链,打造得非常成熟和高效,尤其是中国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在三电系统中,更加先进的电机系统意味着更加安静;能量密度更高的动力电池意味着更大的推重比;整车控制器的发展则可以让飞行过程更加安全。这三个核心指标都直指此前传统直升飞机通航过程中的痛点。

  此外,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让传感器和算力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在极小的空间内实现。而无人机行业的发展,让整个中国飞行器相关的人才生态有了大幅度的进步。

  “上述三个方面原因的叠加,让飞行汽车在今天这个时点爆发,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基础条件。”蓝驰创投eVTOL投资团队分析道。

  刘雨衡则认为,飞行汽车本身是一个产品,从概念级的阶段到demo,到最后真正可以投入小批量使用,生态越来越成熟,使得更多的创业公司涌现,更多的资本开始投资这些公司,“其实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赛道也不是就今年突然热了,包括电动汽车的整个产业链里面,比如电池的能量密度、自动驾驶技术、车载装备等一系列的基础技术进步,都会推动这些技术应用在其他细分行业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对eVTOL领域的推动。”

  吉利这种汽车产业巨头的进场,是个很强的信号。“2017年吉利收购了美国的太力飞车,又与奔驰一起投资了德国的Volocopter,2020年合并傲势科技在国内组建沃飞长空。今年9月,沃飞长空和Volocopter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沃珑空泰。一系列动作都可以看到低空出行商业化落地正在加速。”

  这个赛道,未来三五年会有eVTOL产品落地的可能。这个判断不是因为很多人出来创业,众多资本进来,而是基于供应链、产业链,包括核心部件、通讯传输等底层技术的发展,让投资者慢慢发现有些问题变得可以解决了。”刘雨衡说。

  谁是头号玩家

  飞行汽车行业存在四类玩家,包括空客、波音等传统航空厂商,吉利、丰田、小鹏等车企,腾讯、谷歌等互联网巨头(投资为主),以及时的科技、峰飞科技、亿航等创业公司。

  目前主流的飞行汽车技术路线,已经从早年只是给汽车增加固定翼,变化为可以悬停、具有垂直起降特征的eVTOL技术路线。

  航空厂商和传统车企虽具备天然的产业优势,但与做航空器起家的创业公司相比并不占优。

  而刘雨衡表示,传统车企可能有制造能力,有资本能力,但需要专业做飞行器的团队。“原来在航空制造工业领域,具备飞机、航空器设计、制造经验的团队,才可能把飞行汽车这件事做好。”

  工业级无人机与飞行汽车产业技术其实是相通的,比如纯电驱动、垂直起降、自动驾驶等。“最开始载物,载重一步步提升,飞行的距离、通讯的方式包括控制的方式不断迭代。”刘雨衡说。

  他还指出,有别于其他创业方向,航空器是一个多学科集合的产业,对团队整体能力要求极高,比如团队里需要空气流体力学、整体结构、电驱动、机载、通讯等众多专业分工。而且在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等级中,军工级最高,接下来是工业级和消费级。因此,国内顶级科研院所背景的团队做需要高可靠性的民用航空器,具备天然的优势。

  所以磐霖在布局无人机飞行赛道投资具备国家顶级科研院所航空背景的傲势科技时,看到它把最前沿、最可靠的技术和产品设计用到了民用范畴,看重的是其核心能力,即平台技术,持续做出好产品并不断迭代。目前,这个平台技术可以生产1KG级的小型无人机,也可以生产10KG级以及更大的无人机。

  回忆投资傲势科技时,刘雨衡还表示,磐霖资本在飞行汽车领域有两大投资逻辑。首先是跟踪前沿技术发展,认知先行。投资的这个团队,要掌握核心技术,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要有强大的进化能力。比如飞机的家族谱系逻辑,通过不断迭代,适应不同的天气条件,和不同的场景需求等,就是前面提到的平台化能力。

  二是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业化落地的能力。如果是一个初创的,年轻的团队,又能有机会跟产业巨头或者拥有高度工业化能力的公司,组成这样一个航空器技术叠加工业化落地能力的结合体,那就会把这件事情的商业化落地变得更加具备可行性。

  基于eVTOL技术路线的飞行汽车,构型主要有三种: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旋翼。目前,不同的构型已经在不同的适用场景逐步渗透。

  多旋翼是三种中落地最快的。相比其他两种构型,多旋翼的整个供应链体系和技术架构相对成熟,一些多旋翼公司已经有一些小规模的商业化,尤其是在景区中做一些观光类的飞行汽车。但这种构型的最大挑战就是整个能量效率相对来说偏低一些,续航和载重有一定挑战。

  复合翼的整体状态更偏载物为主,在中国包括许多大型物流公司在内,都有一些局部地区的常态化飞行,因为有两种形态的旋翼,对它的能量综合效率也是一种限制。同时,成本也比多旋翼更高。

  倾转旋翼是目前看到的所有品类中,最能兼具效率和成本的一种构型,它既可以垂直起降,大幅度节省起降的空间和条件;又可以借助它可以倾斜的旋翼转到90度,助力固定翼进行飞行。

  其中,多旋翼是目前市场上飞行汽车应用最多的方案,其优点是机动、灵活,不需要跑道便可以垂直起降,可以精准悬停,可精细对某个目标进行观察,体积小,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应用领域广。

  飞行汽车的落地场景能跑通吗?

  商业化落地难是人们对飞行汽车产业的普遍质疑。

  蓝驰创投认为,在飞行汽车的商业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的是较高时间价值人群密集的场景,例如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间距离较短。或是景区,以及其他一些如应急救援等特殊场景。

  当前阶段,对于创业团队来说,飞行汽车的商业化落地首先考验的是团队的产品工程化能力。包括机舱内部空间的设置,安全性、舒适度和视野需要达到一定的平衡,整个产品工程化的复杂程度实际上超过了普通的乘用车。

  同时,取得适航证的能力在现阶段也尤为重要。对于500米以下的空域通行,需要配合监管方面探索出一套合适的监管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挑战。最初期,可以尝试固定航线的方式破局。

  下一个阶段,需要考虑的则是飞行汽车的商业模式设计。一种是由专业的公司进行运营,类似航空公司或者网约车公司,消费者在每次有使用需求的时候,向这些专业的运营公司支付并购买服务。

  另一种模式就是直接向消费者销售飞行汽车。这种模式类似今天的汽车销售,消费者需要按照国家要求的航线和飞行方式使用,并保证安全性。这一模式背后可能会涉及运维、保修等一系列服务,这种模式也可以借鉴目前的乘用车领域,会有专门的服务公司来做。

  刘雨衡则认为,飞行汽车的操控学习成本、购买成本、存停成本、管理维护成本等都不会低,再加上它是一个新兴的产品,初期肯定需要专业公司去运营,直接TO C的难度显然很大。

  “家庭购买飞行汽车的时代还早,肯定是先卖服务。尤其在中国,越有购买力的城市其实越拥挤,这和欧美城郊结合的城市布局还是有差异化的。”

  在他看来,飞行汽车的商业模式上,可能有企业会做向C端销售的尝试,但做出行服务商比向C端市场销售更现实。

  刘雨衡判断,未来,飞行汽车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可能先放开,中国更大可能是在特定地方划定区域,然后尝试在封闭式区域进行飞行。

  此外,如何规划交通路线、下雨天防雷、高楼层防噪音、日常防隐私泄露、防扰航等问题,是飞行汽车能否大规模推广的关键。而从有人驾驶过渡到无人驾驶,飞行汽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飞行器最危险的时候是起飞和降落,一开始可以起飞落地的时候,通过有人在地面远程接管来控制风险,再逐步运用无人驾驶技术。从一个飞行员控制一台eVOTL,到一个飞行员控制多台eVOTL,再往后才能过渡到纯粹的无人驾驶。”刘雨衡说。

  未来已来

  人类延续千百年的平面交通,正在向着城市立体交通演变。

  蓝驰创投的eVTOL投资团队发现,更多的创业者开始进入飞行汽车行业。

  “我们判断UAM(城市立体交通)领域的生态繁荣度,有一天会超越现有的汽车行业。”

  “城市空中出行也好,或者是城郊之间的短途飞行,包括未来低空飞行政策的放开,其实大家都看得到这样一个趋势,而且距离落地不会很久。”刘雨衡说。

本文来源:磐霖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