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动平衡资本:坚持“投早、投小”,握好创业融资第一棒
动脉网 · 2022-10-08 08:00:00 · 热度:加载中...
以创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为主的早期项目愈为受关注,投早、投小已成政策引导下的一种趋势。

  今年年初,动平衡资本完成了对南京昕瑞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这是自动平衡资本团队2013年开始做创业投资以来,出手的又一家企业。

  从由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孵化,以管理政府引导基金起家,到经历市场化改革,如今独立直投,动平衡资本已为150多个创业团队和早期项目提供了风险资金、政策资源和技术、管理等多重支持。同时动平衡资本还为地方培育出迈拓仪表、泉峰汽车等多家上市公司,并率先投资发现了英赛斯、深信生物、威兆半导体、易安联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投资项目中90%以上获得了2轮以上融资。不仅如此,通过“以投带招”的模式,动平衡资本团队还引进了100多个科创项目落户地方,帮助园区发展产业,培育出芯长征、济群医药、海融医药等40多家南京市“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

  谈及对于早期市场的关注,以及在早期市场中所取得的成绩,动平衡资本业务合伙人许泽安认为,“国产替代”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创新是其中关键。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渴望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新兴项目诞生,并在过程中为之提供推力。动平衡资本尽管并未诞生于PE投资的资本红利时代,但在后PE时代起了个大早,定下“投早投小”、“服务地方”、“辐射全国”,以期在强手如林的创投界杀出一条“血路”。

  但越往早期走,产业发展格局便越不稳定,企业的技术、商业模式越不成熟。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则意味着更高的投资风险,以及对其行业研究能力与综合能力的考验。如此来看,这无疑是一条更难的路。动平衡资本为何能于多年前便看到早期市场的机遇?并在早期市场获得如此高的投资回报率?

  此次,动脉网与许泽安进行了一场对话。谈话之间,许泽安分享了诸多关于“早期市场”的价值观点。我们把其所给出的诸多经验总结、看法进行了整理与总结,并试图去回答以上问题。

  建立多套体系保证项目高收益,所投项目90%以上获得2轮以上融资

  「最开始大部分投资机构并不愿意看早期项目。就拿现在最受关注的创新药赛道来说,在我们才开始做早期基金的时候融资挑战实际上非常大。那时,这些项目没有科创板、港股等退出途径。风险太大了,回报周期又长,机构很少会关注早期新药公司。直到2018年未盈利企业上市政策的推行,创新药市场热度才持续提升。大量资本涌入这个行业,一批新兴的biotech公司走向资本市场。

  但或许正因长期的市场抑制得到释放,这一波热度的背后也蕴含着诸多不理性和估值泡沫,很快也迎来了最近大家看到的市场调整和巨大落差。在这样一个萌芽起步、冲高然后又遇冷回调的小周期洗礼之后,新药的一级市场投资趋势正悄然变化。」许泽安告诉动脉网。

  面对早期市场的高风险性,以及不稳定性,动平衡资本不仅建立多套体系保证项目高收益,而且有一套自己的早期项目“潜力股”判断标准——“三硬一好”,即硬团队、硬技术、硬市场、好价格。

  在团队方面,动平衡资本坚持“科学+执行+管理”三位一体的判断标准,选择具备全球性技术领先能力的团队。在技术方面,动平衡资本避免仅有单一产品项目。青睐拥有技术平台和持续研发能力,能够形成梯度产品线企业,并以此降低投资风险。不仅如此,企业还需在某细分领域具有先发优势,既要能够以前瞻性技术布局创新潜力赛道,还要具备不断迭代出最先进技术的能力。

  经过对于项目团队及技术判断后,动平衡资本认为好的技术平台创业起点应相对较高,不仅需要具备适应国内创业环境及市场环境的能力,而且还要拥有一系列能够真正落地的项目。因此,作为投资人要选择应用场景好,能够解决临床痛点的技术或者产品。在早期投资过程中,则需要保持与项目方进行创业方向、产业化目标市场等深入交流。同时,还需重视投资回报,理性看待热点,青睐价格合理项目。

  预判未来发展趋势,以“投资+孵化”、“基金+基地” 模式服务更多早期项目

  「以“高创新+高成长”博取高收益,才能为LP带来增值。」许泽安告诉动脉网。

  “海融医药”是动平衡资本最早投资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布局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和镇痛新药企业。正是依据这套标准,2013年动平衡资本完成对“海融医药”的天使轮投资,并帮助团队在南京生命科技小镇扎根发展。10年后的今天动平衡资本仍作为其股东陪伴企业发展,而“海融医药”则保持每年1-2个产品获批上市的节奏,且企业最新的融资估值已达到25亿元。

  mRNA疫苗和药物项目是当下炙手可热的项目,但在新冠疫情爆发前,却鲜少受关注。动平衡资本在此之前便看到了这一赛道价值,并对之进行了前瞻性布局。作为国内mRNA药物赛道第一梯队企业之一“深信生物”最早的投资方,陪伴企业成长,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持续追加三轮投资。目前“深信生物”不仅快速发展,且已与智飞生物、百济神州达成了深度产业合作,估值近40亿元。

  “勤浩医药”也是动平衡资本所看好的项目之一。

  据许泽安介绍,企业创始人王奎锋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博士,但创业之初资金有限,只能边做技术服务边做新药开发。加上团队比较年轻、没有国外大外企的工作经历和海归光环,面临非常大的融资挑战。动平衡资本基于这一判断标准,经过审慎的尽调和判断后,认定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初创项目,毅然出手投资勤浩医药。目前勤浩医药经过几轮融资,产品管线进展顺利,企业价值得到市场认可上涨了十余倍。

  “投早、投小”成趋势,重押早期市场

  从宏观层面来看,“创新”已成为当前医疗行业发展的一大推力。在《“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国家相关部门已从政策层面把创新提升到“创新引领”的新高度,进一步驱动创新项目的诞生。

  而从供需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就医需求与卫生费用总支出不断攀升,医疗资源紧缺,国内医疗医疗市场长期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医疗领域供给侧“两票制”、“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相关医疗政策的出台,则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成熟产品可获取的价值空间。医疗行业需要通过向高科技领域延伸,以创新技术填补优质医疗资源缺口。

  早期市场无疑已进入“最好的时代”。据动脉橙产业智库数据统计,2022年H1我国医疗健康领域共发生180起早期投融资(包括种子轮、天使轮和pre-A轮)事件,累计融资近9亿美元。无论在融资事件数还是融资总额方面,都直逼2021年全年的指标(296起融资事件超11.94亿美元,约77.6亿人民币)。

  细化到微观层面,动平衡资本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并认为:

  一是上游核心支撑产业,将围绕关键技术、核心装备、新型材料开展攻关,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二是诊疗端的院外市场,包括基层医疗和家庭端市场将迎来新机遇,支付体系和销售渠道也相应在拓展变化,大家会更理性回归商业化的底层逻辑,重视产品端的落地;

  三是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精神类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长期以来缺乏新药上市的方向会有更多突破,长期用药的疾病(比如心血管、自免疾病等)、罕见病,以及宠物医疗市场、医美抗衰老等细分方向也会大受关注。

  未来,动平衡资本将围绕生物医药投资发展方向,坚定投早、投小。深入产业变革发展之中,成为一家具有中国特色的“Flagship”,以“投资+孵化”、“基金+基地”的模式服务更多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

  同时继续发挥机构优势,将政府资源、市场资源整合配置到项目,将项目资源整合配置到专业园区,为园区、LP以及被投项目创造更多的经济回报和产业回报,使动平衡资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随着医疗投资赛道新一轮洗牌来临,初创企业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以创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为主的早期项目愈为受关注,投早、投小已成政策引导下的一种趋势。对于早期基金而言,可谓一脚迈进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一脚迈进了拼刺刀、拼实力的关键节点。在这样一个节点,非常考验一家机构的基因、长期沉淀,以及耐心。

  作为基金管理人,我们得到了政府、投资人的信任。我们希望在未来早期市场迎来爆发之际,能突破挑战,抓住更多机会,以孵化出一片“科创森林”,进入一流机构行列。但愿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政府、园区、企业带来好的产业回报和投资回报,为地方新兴产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面对早期基金市场发展,许泽安在谈话最后如此表示。

本文来源:动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