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博斯腾」获数亿元A+轮融资;微创电生理孙毅勇谈集采背景下的国产替代
36氪 · 2022-09-18 16:02:39 · 热度:加载中...
36氪医疗健康行业周报,本周值得关注的行业新闻动态

  近年来,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不断涌现,并发展成为最活跃的行业之一,36氪见证和陪伴着这一领域创新企业的成长,并为行业带来专业的声音。

  为此,36氪推出了“医疗健康行业周报”这一栏目,接下来将定期发布,为读者提供资本、政策、财务、新产品等多角度的行业资讯。

  9月18日医疗健康行业周报请查收。本次周报收录了本周及上周医疗健康领域「36氪创投频道」报道的融资新闻。

  投资融资

  上海博斯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博斯腾”)宣布已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千骥资本领投,老股东长岭资本、金沙江创投、博远资本跟投。据悉,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投入科研课题、产品升级,以及院内和院外的业务拓展;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认知功能数字疗法领域的地位,并实现 “全民筛查”和“科学干预”,构建全国范围的数字化“痴呆防治”体系。

  36氪首发 | 深耕阿尔茨海默数字疗法,「博斯腾」获数亿元A+轮融资

  创腾科技已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成为资本领投,浩悦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助力创腾科技加速产品研发和团队建设,进一步开拓市场,加深行业数字化渗透。据介绍,创腾科技主要面向流程制造行业,包括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研发创新及质量合规领域,提供基于行业实践认知和大数据AI等技术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

  36氪首发 | 面向流程制造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创腾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面向宠物的生物制药公司觅投克生物宣布获得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由峰瑞资本投资,公司主要研发宠物猫、犬的老年病治疗药物,包括针对肌肉萎缩、炎症性肠炎、骨关节炎等适应症的间充质干细胞药物(MSC)。觅投克生物在天使轮融资后,已完成了实验室建设、研发团队初步组建,确立了细胞培养的基本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针对犬类肌肉萎缩、炎症性肠炎进行了药效测试,已取得阶段性结果。

  36氪首发 | 研发老年宠物干细胞治疗药物,「觅投克生物」获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行业动态

  「百图生科」发布免疫机器人药物战略,管线聚焦消化道肿瘤及自身免疫类疾病

  「百图生科」发布“免疫机器人药物”战略,同时其占地5000㎡的北京中心实验室投入运营。其中免疫机器人(ImmuBot)是通过生物引擎计算设计的新型蛋白质药物,百图生科CEO刘维表示,免疫机器人药物和当前主流的抗体药物不同,具有药物弹头性能高、多靶向、可编程等特点,是多个构件组装连接起来的“免疫调控器”。

  以生物计算驱动创新药研发的百图生科,成立于2020年11月,由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创立,当前定位为一家平台型药企。目前团队规模近300人,其中博士学历近百人。此前,百图生科推出了“免疫图谱卓越计划”,尝试解码免疫系统,基于对免疫系统障碍、靶点、调控等方面的认知,通过可编程的“免疫机器人药物”,干预免疫系统、抵御疾病……(点击此处获悉详情)

  11款数字化产品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GE医疗首次展出针对三大医疗场景应用

  近日,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GE医疗展出了11款数字化医疗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GSI真理能谱图像技术(True Fidelity GSI)、CT截断数据图像复原技术(Max FOV 2)、妙如X20围术期智慧系统、“SIGNA Butler”5G磁共振扫描管家、“技影随行”影像质控平台、县域影像指挥中心(CICC)、数字化乳腺X射线机Senographe Crystal Nova、“爱迪生魔盒·智”系列等数字化解决方案。

  据介绍,上述产品覆盖了以分级诊疗为依据的“三级医院——县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机构”三大医疗场景……(点击此处获悉详情)

  自主研发全样本高通量单细胞全长测序技术,「M20 Genomics」有望推动单细胞测序进入临床应用

  业界认为,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有望逐渐取代传统的高通量混池测序(bulk sequencing),尤其是在临床和药物开发方面替代或互补分子、细胞学和组织病理检测的现有技术,或用于新兴的免疫治疗,细胞及基因治疗等系统性疗法的开发,具有重大应用价值。伴随着产业化应用的潮流,不断有公司进入市场推动单细胞测序的国产化,典型有新格元生物、寻因生物、宸安生物、丹序生物、万乘生物等。

  36氪近期接触到的M20 Genomics(跃真生物)便是一家专注单细胞测序技术开发与产业应用的公司。不久前,M20 Genomics正式对外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随机引物的全样本高通量单细胞全长测序技术 –“M20 Seq”,并同步发布了首个全样本高通量单细胞测序产品VITA系列(以下简称“VITA”)……(点击此处获悉详情)

  专家访谈

  专访赵国屏院士:用合成生物学解决真问题,科学入口处必须根绝犹豫

  2022年夏天,合成生物学在创投领域的热度仍在延续,创业项目和融资新闻屡见报端,红杉、高瓴、经纬、源码等投资机构持续加注。面对高门槛、硬科技的合成生物学,不少投资机构选择“投人”与“投项目”结合逻辑,和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产学研合作和创业孵化。

  对于合成生物学在创投领域的热度,行业内也有诸多讨论:中国合成生物学是虚火,还是积累多年的爆发?应用合成生物技术,有望解决哪些难题?AI、大数据和自动化实验平台,在国内应用程度如何?未来又将为行业带来怎样的赋能?

  为了探究相关问题,36氪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会主任赵国屏,站在全球与历史的高度,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应用转化、融资创业的多个视角,提供上述问题的思考……(点击此处获悉详情)

  专访微创电生理孙毅勇:集采将加速国产替代,前提是产品要做好准备

  8月,国内电生理行业消息热点频出:政策面,福建省医保局牵头的电生理联盟集采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了采购模式和分量规则。市场侧,微创电生理(688351.SH)于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成功注册上市,募资总额约11.66亿元;锦江电子完成7亿元A+及B轮融资,资本市场对有源医疗器械的关注仍在持续。

  心脏电生理手术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方面,临床优势显著,但由于多种原因,中国电生理手术的渗透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10,随着房颤早筛推广、临床指南更新、术者增多,电生理手术正在持续放量。另外,由于电生理手术所需设备、器械及耗材种类多,系统复杂,且技术处于不断迭代中,目前设备依然被外企品牌把控,国内以微创电生理、惠泰医疗等为代表的厂商当前市占率仅接近10%(按收入规模计)。

  追赶过程中,国产厂商已在三维标测系统等方面实现突破;在量化消融成为临床趋势的背景下,压力感知消融导管、高密度标测导管等耗材也有望在今明年获批上市,打破外企垄断。在心脏电生理领域规则变动之际,36氪专访了微创电生理总经理孙毅勇博士,剖析心脏电生理行业的增长前景、微创电生理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在冷冻消融、脉冲电场消融等创新疗法方面的布局,及应对集采的基本逻辑……(点击此处获悉详情)

  编辑:顿雨婷

本文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