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道观点 | 斯道资本缪轶青:医疗服务的专科机会展望
斯道资本EightRoads · 2021-11-17 14:38:29 · 热度:加载中...
就医疗服务专科机会答动脉网。

  昨日,斯道资本投资企业固生堂通过港交所聆讯,IPO之路再迈进重要一步。

  2021年以来,医疗服务领域10家公司提交上市申请或上市进程取得重大进展。10家公司所涉及的专科领域,4家是眼科,3家是口腔,也包括固生堂涉及的中医。眼科、口腔已公认成为市场化程度高的专科,其消费需求高、易复制的特点,造就了一批行业龙头,一批上市公司和准上市公司,且多家公司已实现盈利;中医覆盖人群广,既有疾病人群也有健康人群,数字化趋势又赋予了其新的增长动力。

  上述领域之外,还有哪些专科市场潜力大?从需求方出发,动脉网对比了5年间专科医疗服务量的变化。数据显示,无论是专科医院诊疗人次增幅前十,还是医疗机构分科诊疗人次前十,肿瘤、康复和精神三个专科都位列其中。需求之外,影响行业发展的要素还包括政策、科技、支付方等,综合来看,哪些专科领域还会火起来?

  斯道资本投资副总裁缪轶青参与动脉网调研访谈,对此进行了展望。

  斯道资本投资副总裁缪轶青

  由疾病谱变化、技术进步驱动的肿瘤领域

  国家癌症中心于2019年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癌症负担呈持续上升态势,防控形势严峻。

  分析还指出,目前癌症负担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结构老龄化所致。从年龄分布看,恶性肿瘤的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发病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

  2015年-2019年肿瘤诊疗人次变化,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动脉网整理制图

  据《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150家肿瘤医院,其中,公立78家,非公立72家。在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患病率持续呈现上升态势的情况下,肿瘤治疗资源整体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大型三甲医院。由此,肿瘤治疗领域的市场机会也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肿瘤的某个治疗环节为切入点进行布局,促进资源均衡分布;二是集全流程诊疗于一体的肿瘤医院,整体对医疗资源形成补充。

  “国内放疗设备渗透率较低,且分布不均,一线城市尚可,下沉市场稀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斯道资本投资副总裁缪轶青提到,近年来一线城市还出现了以日间化疗为主的机构,即: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以医联体等方式合作,执行公立医院制定的化疗方案,为公立医院提高床位周转率的同时,自身获得收益,这也是一个市场机会。“但我们更希望看到从整个诊疗体系和临床模式的优化方面去改善肿瘤治疗效果。”

  例如,斯道资本投资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美中爱瑞,自筹建阶段便在组织架构、诊疗流程、IT系统等全方位植入MDT模式,全科全院协同,提高临床诊疗的效率和效果,为患者带去更大的实惠。

  同样是来自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10年前相比总体提高约10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癌谱和发达国家癌谱存在差异,我国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高发,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是以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预后较好的肿瘤高发。

  然而,中国预后较好的肿瘤如乳腺癌(82.0%)、甲状腺癌(84.3%)和前列腺癌(66.4%)的5年生存率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90.9%、98%和99.5%)。出现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就诊早期病例少、早诊率低以及晚期病例临床诊治不规范。因此,我国应在扩大相关肿瘤的筛查及早诊早治覆盖面、肿瘤临床诊治规范化和同质化推广应用两方面共同发力,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

  由此可见,肿瘤领域的机会不只是在细分治疗环节,还包括从早筛早诊就开始介入的全流程诊治。

  由多个细分人群需求叠加驱动的康复领域

  康复领域可覆盖多个群体,除了与康养领域产生一定交叉之外(如老年人),还包括残疾人、运动损伤人群、疾病术后人群、产后妇女等,整体上看,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康复医院和康复科诊疗量快速上升。

  然而,康复医疗在各个细分群体中的渗透率仍然较低。

  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根据不同人群的疾病特点和康复医疗服务迫切需求,积极推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肿瘤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疼痛康复、重症康复、中医康复、心理康复等康复医学亚专科建设,开展亚专科细化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指导和康复随访等服务。

  以上将要重点建设的康复细分领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的薄弱环节。

  缪轶青认为,近年来在各院内开始独立设置的疼痛科、一线城市里兴起的运动康复中心、以及斯道资本投资的东方启音这类儿童言语康复和自闭症照护机构,都属于大康复范畴内亚专科发展的明确信号。“过去,康复领域各个分支的需求未被充分挖掘,医患意识和诊疗技术还未发展到一定水平,不足以支撑一个市场;当前,随着需求被挖掘、技术进步,多个重要分支聚合,则足以形成更大的市场体量。”

  2021年8月,国家医保局、卫健委等8部门发布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提出,护理等历史价格偏低、医疗供给不足的薄弱学科项目,需要政策激励。2021年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中,在“可申请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范围中新增了“康复医院”。近期,安徽省部分地市对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做了调整,其中对于在康复尤其是重症康复领域中的重要治疗项目高压氧舱治疗以及单人舱治疗按照一二三级医疗机构进行了分级提价,整体提价幅度约50-80%。

  未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务价值的项目将成为医疗服务价格支持的重点支持方向,而康复医疗中此类项目较多。医疗服务价格与医保支付政策的倾斜,也为康复领域创造了契机。

  由服务范围扩大驱动的精神心理领域

  据权威数据统计,我国有16%-17%的人饱受各类精神心理问题的困扰,精神心理问题所致疾病负担占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13%,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

  2015年-2019年精神科诊疗人次变化,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动脉网整理制图

  然而,受到精神心理问题困扰并不等同于“有病”。据统计,精神心理领域常见的抑郁症患病率为2.1%,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8%。虽然这两种疾病的患病率并不低,但距离上述16%-17%的比例仍然有很大差距。据统计,无论是精神病医院还是医疗机构精神科,每年诊疗人次达数千万,并且正逐年增长,但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并未前往医院就诊,这也意味着,精神心理问题困扰程度不一,相应的解决手段也是多样化的。

  缪轶青表示,有精神心理服务需求的人群基数大,其中绝大多数人需要普适性强的服务,例如,科普预防、心理练习、早期干预等,在实现广覆盖、强预防的同时,对企业来说还能尽可能少涉及医疗风险。斯道资本多年来十分关注中国精神心理健康领域,我们看到有多层次的未被满足的需求,而行业的人才储备、执业规范等还处于早期阶段,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来率先实现突破。

  例如,斯道资本投资的KnowYourself,是国内知名的身心健康品牌,通过心理教育、心理测评、心理轻咨询、新冥想、互助社群、线下工作坊等立体业务矩阵,倡导新的身心健康观和生活方式。

  缪轶青认为,泛心理横跨医疗、教育、消费等行业,其需求是多维度的。这一领域所对应的商业形态值得我们打破传统的医院、诊所模型来重新思考和建立,以期更优的商业效益、也更符合大众日益多元的需求。

  大众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还有待提升,人们普遍缺乏防治知识、主动寻求帮助或就医的意识,部分患者及家属仍然有病耻感。因此,来自精神心理领域的机会一方面是为疾病诊疗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是进行预防性干预,无论聚焦在哪个阶段,以数字化为代表的科技力量都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也将成为该领域的重要驱动因素。

  由生态整合驱动的“新妇儿”领域

  如果说医疗服务其他专科领域的需求相对低频,妇儿领域(本文特指妇产和儿科,不含妇科)则不同,需求相对高频。由此,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妇产医院、儿童医院或儿科诊所。

  缪轶青介绍,妇产是市场化较早的领域,一线城市竞争已经白热化。儿科在前几年备受资本青睐,也诞生了大量连锁诊所,但目前许多儿科诊所都在寻求转型,其发展瓶颈有几点:儿科医生难招又难留,一线城市用户支付能力强但竞争激烈,单店收入天花板低,管理能力和市场空间又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扩张或无限布点。“儿童专科医院或妇产医院有一家医院的规模作为基础,状况相对更好。未来这个领域应该会发生更多并购整合,尤其是同城的医院与诊所资源互补,组建更优质的主体,更快走向二级市场。”

  受出生率、生育政策及行业业务特征的多重影响,以全流程服务生态为特征的“新妇儿”领域正在形成,并产生新的想象空间。

  价值判断的底层逻辑

  在缪轶青看来,民营医疗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消费者更加成熟,不只是以支付端作为选择标准。“不再是能医保报销的就一定去公立医院,不能医保报销的才选择其他,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将越来越多。”民营医疗机构应该扮演的角色是让患者有多样化的选择,切实地解决问题。

  重疾类的专科,患者的主要诉求是治疗和治愈,并且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民营医疗机构应该从这个诉求出发,以医疗质量和疗效为第一要务,找准切入点去做差异化的补充;小众类的专科,如耳鼻喉、心身科、康复等,包括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的眼科和齿科,患者在追求把病治好的同时也会对效率、服务等有一定需求,这部分的民营医疗机构应该结合患者对便利性、时间、体验的要求,运用技术、模式、产品创新,来抓住这些几乎空白的领域里巨大的商业机会。

  例如,斯道资本投资的仁树医疗,打造了日间手术中心这一创新的商业模式,着力发展眼耳鼻喉这些“小而美”的专科领域,充分发挥高质高效的优势,自成立以来已经在多个城市累积了顶尖医疗资源和一大批忠实客户,展现了极大的潜力。

  在需求引导、技术助力、资本助推、政策支持之下,相信不久的将来,能够更好实现患者获益、为支付方赋能,且能够助力医疗服务体系提质增效的专科医疗机构,一定能跑出更多的优秀项目,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

  文章来源:动脉网

  作者:张晓旭

  欲了解斯道资本更多信息

  请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如需垂询请联系

本文来源:斯道资本EightRo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