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问|百观科技:用“体系化、底层操作系统”解构新型数据
华创资本 · 2021-10-29 10:06:29 · 热度:加载中...
“基于新的数据、新的技术的体系化、底层的操作系统”

  优秀的企业长什么样,成功的牛人都有哪些特质?在他们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坑”,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

  「创·问」向一些优秀的华创派、投资人、业界牛人抛出问题,也希望分享他们的想法给你。

  本期主角是百观科技创始人兼CEO陈沐,合伙人兼首席产品官吴格。百观科技致力于用创新的技术和强大的数据引擎,为全球商业决策者提供新型的信息、分析工具和决策洞察。

  自2014年以来,我国大数据战略的谋篇布局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正逐步从数据大国走向数据强国。在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出现了海量未经结构化处理和分析的新型数据。从庞杂的、看似无联系的信息中找到的洞察,使投资回报、商业决策效率大大提升。这些发展和发现也正在不断地颠覆和革新数据科技行业的商业模式。作为中国领先的新型数据公司,百观科技如何看待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百观科技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为“基于新的数据、新的技术的体系化、底层的操作系统”。

  全文分享如下:

  ◇Q:华创资本

  ◆陈沐百观科技创始人兼CEO

  ◆吴格百观科技合伙人兼首席产品官

  Q1:为何想到创立百观科技?当时看到了哪些市场机会?

  陈沐:在创业之前,我是美国第一批的数据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在美国2012、13 年开始有的。主要的工作,是把一些数据内容和数据工具用技术封装成一个产品,满足一些需要提供洞察和分析的需求。我在做数据产品经理之前,在投行做分析师,也有很多朋友在基金做分析师,或者在企业做商业分析师。当时创立的时候,看到了供给和需求端的机会。

  第一个是新型数据的产生。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越来越多新类型的数据产生。这些数据产生于新技术,比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 AI 技术落地。

  第二个是需求端。我们服务的客户,在做投资研究和商业研究的时候,仍然还在用十几、二十年前的技术和方式方法,需要通过新的云计算技术、新型数据的技术以及新的数据源,去颠覆他们的投资研究和商业研究的方式。

  应该说,相比于之前的工作方式,以产品化的方式来解决商业投资研究分析和商业研究分析,是有颠覆性的、更新换代性的价值。美国的更新换代比我们早开始了四、五年,我相信中国也会有这样的大趋势。所以我们决定创立百观,希望基于新的数据、新的技术来打造一个可以应用于投资研究、商业研究的操作系统。

  Q2:听起来数据产品是个很新的行业,如何找到团队?

  陈沐:我是产品出身。一直到2019 年,我们一直在搭建核心团队。团队搭建非常重要,而且是一步一步走的。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边做一边找。很开心,这几年找到了能力特别强,价值观和理念也都非常契合的伙伴。我认识联合创始人王路璐,也是见了 200 多人,朋友介绍。我们核心的技术、业务岗位,都有很合适的合伙人。像我们产品的合伙人吴格,是2019 年加入的。

  Q3:吴总,当时为何会选择加入百观科技呢?

  吴格:我2019年回国,之前一直在美国工作。回国的时候,很想加入创业公司,做一些跟大数据等相关的工作。我在美国读计算机数学,是第一批数据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也是第一批在做数据科学专业方面的工作。

  当时我了解了很多团队,包括他们在做的事情。遇到陈沐时,觉得整个合伙人团队、整个公司的氛围特别好。大家非常务实,在一线战斗和工作。在数据科学方面,陈沐有非常专业的背景经历。我觉得创业,除了大方向比较明确和正确外,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是最为关键的事情。这也是我选择加入百观的主要原因。并且,在百观,我个人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

  Q4:如果用一句话介绍百观科技,你们会用什么?

  陈沐:我们更希望做成体系化、底层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是用来采集数据、整理数据、挖掘数据,再去应用数据产品的操作系统。

  国内很多人把数据产品当成生意来做,但是围绕数据的流通和产品化搭建整套系统,其实很少人做。这很难,是个创造性的事情,也是百观所坚持做的事。

  国外有些老字号的公司有这样的系统,像彭博、标普,它们也要花很长时间去理解数据、理解业务和理解技术,才能做到一整套操作系统。这绝对不是短平快的事,就得一个个模块做,花时间去投入、研究、研发。

  吴格:我们帮助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从海量信息中高效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我们是未来现代化投资、商业分析的底层操作系统。刚刚陈总也讲到,随着新技术的诞生,会采集到新的数据。百观的这套操作系统,正是基于新型数据产生的。

  Q5:新型数据在哪些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可以解决哪些实际的问题?

  陈沐:我们主要专注两个大场景,一个是投资研究,一个是商业研究。作为典型的To B 行业,一个大场景下面还会有很多细分的场景。

  投资研究上,分为投前、投中、投后。投资流程还分一级、二级。这里面的投中、投后,一级、二级都是可以通过我们的数据,来解决一些痛点。我举例一、二级市场投资里面的两个应用案例。

  二级市场的投资研究场景,是跟踪、深度挖掘和理解一些上市公司的关键指标、趋势。对于二级市场投资人,他需要密切关注投资的关键指标运行,有一个可靠、准确的信息来源,才知道他投的公司每个季度、每个月、每年运行情况是怎么样的。相对于传统方式,百观的解决方案提供的价值,是信息更新频次更及时,客观数据的颗粒度更细,维度也更丰富。可以让投资人更密切地盯着公司,了解公司。

  另外一个应用场景是一级市场。在最近这一年,我们观察到需求特别旺盛的,是对消费赛道的新兴品牌挖掘。专注投资消费的基金,他要找标的,以前都是靠人打听,靠介绍去看,没办法系统性地看。但是通过百观全域的数据,投资人可以监测、分析,从中迅速地挖掘出一些新兴的消费品牌。这样,一级市场的消费投资人,可能每天或者每周只需要花几分钟,看看我们的数据,就知道最近有哪些品牌冒出来了,然后去跟踪这些品牌。这是一站式的数据产品。

  商业研究上,公域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是一大痛点。随着品牌企业需要更多的精细化运营,除了内部数据,外部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也成为了一大需求。比如一个消费品牌,要开发下一款产品;一个食品饮料品牌,要开发下一个食品的产品线,他们需要知道消费者们是怎么想的。

  开发新的面包品类,需要知道面包现在有哪些关注点,怎样的亮点是消费者们喜欢的、需要的、能驱动销量的,是包装、口味还是口感呢?针对这些需求,我们有销量数据、有消费者评论、舆情数据,可以有数据驱动的洞察给到他们。这样,他们在做产品研究时,会更有数据支撑的框架和思路。

  Q6:第一个客户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场景的应用?

  陈沐:我们第一个客户是一家二级市场基金。我跟联合创始人王路璐,之前一直在投资基金的圈子里工作。其实,二级市场、新经济企业已经开始学习国际投资人的研究方式,他们非常容易理解新型数据的意义。我们当时研发了关于陌陌的数据产品。他们在试用后,发现百观可以直接解决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我们就直接合作了。

  这个客户仍然在使用我们产品,快5年时间了。

  Q7:刚刚提到国外的老字号标普,百观在2019年曾获得标普的战略投资,双方合作的点主要是什么?

  陈沐:我们是标普在中国战略投资的第一家公司,也是华创介绍我们双方认识的。双方主要的合作是产品共建、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技术的研发。

  标普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他们累积了很多对于数据分析、挖掘的产品化经验。在投我们之前,标普收购了可能是美国最好的金融资讯的数据科学团队——Kensho我们跟他们的中国团队也有很深度的合作。

  Q8:数据驱动决策需要数据与业务流程、场景紧密的配合,也需要各环节的人员参与。百观如何深入到客户的实际业务场景中理解企业决策过程中的痛点?产品迭代的背后有哪些客户真实需求驱动的改进?

  吴格:我们早期的产品更多是做数据的展示,后来我们意识到,如果真正想要改变人做投资研究的方式,光纯粹展示数据是不够的。我们的团队里,有来自投资研究的专家和行业的同学,会去深入理解客户,了解他们如何做投资研究。这些同学,很多来自于投资研究机构,可以站在客户角度,了解在投资时客户真正看的指标因素都是什么,投资研究的流程一般是什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知道所提供的信息如何更好地发挥价值。

  在经过长期了解和迭代后,近期我们推出了百观消费洞察3.0数据产品,围绕大消费行业,追踪传统电商、新兴电商平台几十万品牌的信息。

  这个产品推出前,我们和客户经过了长期的沟通,了解到他们做行业研究时,关注高增长的赛道或品牌,是按照从行业到品牌的逻辑顺序研究。这些都是我们对行业长期了解后,才会得到的信息。

  百观目前整个产品的呈现非常丰富,我们不仅帮助我们的客户,以他们习惯的方式快速筛选出高增长的品牌、品类。同时,他们可以自定义数据筛选角度。这是我们了解到客户真正需求后,迭代出的更有厚度的产品。

  产品的推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个版本不断迭代。在过程中,我们会拿出 1 版、 2 版、 3 版,反复跟客户沟通,听取反馈,再快速更新。

  Q9:除了消费行业还会有别的行业吗?选择细分行业的逻辑是什么?

  吴格:消费行业以外,泛娱乐行业、内容平台都会是百观覆盖的行业,具体包括长/短视频、社交网络等。这些行业的覆盖上,我们的产品也是采用迭代逻辑。

  我们不仅只听客户需求,如果客户要做舆情监测,我们需要了解,提供什么样角度的舆情监测,跟踪市场信息,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做投资研究。例如,追踪视频社区类的产品,结合了多种数据源,包括活跃用户统计、岗位招聘数据、各内容频道的互动统计数据等,数据一定是多方位的。

  类似的,还有本地服务的行业,我们追踪了包括美团等本地服务类公司,大品类餐饮消费行业的公司,酒旅、医疗健康等各种类型的行业,都是我们目前在紧密追踪和深入开发产品的行业。

  Q10: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是To C 吗?

  吴格: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是,传统数据追踪是不够的。用新型技术采集到的信息,经过处理加工、产品化之后,能更好地帮助到他们做投资研究分析——这是我们重点关注行业的共同特点。

  Q11:百观科技的数据来源和方式主要是?

  吴格:我们覆盖的数据源非常丰富,比如用户活跃程度\DAU、经授权使用的运营商数据,还有各种货物的数据,还能帮助投资机构追踪一些制造业企业货物的数据、消费者支付行为的数据、人流量数据,关注商圈或者是一些特定的地区,人流的进出情况等等。

  还有工商数据,这些往往是投资机构在做 Deal Sourcing 时会用到的数据,社交网络的舆情数据,各种财报类数据等,都是我们会用到的数据源。

  对于数据的追踪和使用,我们会有专门的数据源团队和法务合规团队对接。我们非常在意数据的合规、安全以及数据传输的加密,我们会做详细的尽职调查。

  我们合作了国内国外最尖端的数据合规的律所。对于每一个数据来源,做数据的采集、使用、存储、分发,都会做详细的合规的调查。

  我们的数据对接,既有 API 的对接,也有云端的传输,独立平台的开发等等,是非常丰富的。

  Q12:百观的客户主要包括国内外大型对冲基金、主权基金、PE/VC及国内外知名企业。为什么选择聚焦于投资机构?各类机构对于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和需求有哪些不同?

  吴格:我们首先开拓的客户是投资机构,这跟创始团队的基因相关。陈沐之前的背景是做投资研究,对投资机构的需求非常了解。投资机构对于信息的丰富程度、准确使用有天然的高需求,他们往往走在很多行业的前面。

  另一个重要的客户群体是国内外知名企业,他们在整个数字化的进程中,在不断地迭代产品研发、战略驱动的方式,因此更加需要数据驱动的系统性。这是我们的客户拓展逻辑。

  Q13:2018年,华创资本投资了百观科技的 A轮。从那以来,公司和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沐:从公司来说,变化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核心团队的搭建。融A 轮时,公司大概二、三十人,现在一百人。有许多非常厉害的核心员工陆续加入,包括产品合伙人吴格;技术合伙人郑焕德来自飞书,之前是豌豆荚联合创始人。

  二是,业务体量行业领先。我们现在业务规模每年增长2倍以上。

  三是,技术能力的提升。百观已经在用2018、19 年出来的新的大数据技术,这在国内是领先的,同业可能还在用2014、15 年的技术。

  四是,产品的迭代升级。我们是 SaaS 模式,针对不同场景推出了不同的 SaaS 版本,二级里面还会细分场景,目前一共有5个不同的 SaaS 产品。

  吴格:我来说说行业。没有变的是,每年行业内都会有垂直领域数据公司的出现,是一个不断涌现又不断消亡的过程。过程里面,我们发现所服务的客户,对于新型数据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对服务的专业性、合规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需求端的一些变化。

  我们一直定义自己是这个行业的变革者,不仅是在数据内容的丰富程度上,进一步地进行加深和挖掘。另一方面,我们在底层的基础设施上也做了大量工作。放眼未来,可能要对接上百种不同的数据源,服务上百种不同的场景。在建设一个大而全系统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招聘了大量的数据科学家、数据工程师。我们还建立了一个非常完善的数据中台、一个工程的中台,帮助我们在未来可以接入更丰富的数据,服务更多的客户。

  Q14:从20、30人,到现在 100 人,这些年百观科技吸引了很多核心的骨干。怎么吸引到这些核心人才?

  陈沐:能吸引到这群对数据价值有信念的人,还是因为大家有共同信仰。我们都相信数据和数据技术,相信技术能改变未来,这让我们吸引到技术和金融机构的大厂里面好的数据人才。

  一类人是之前在大厂,他们可能是在原来的公司里,没法做这件事情。百观非常专注地使用新的数据分析,不断研发新的数据分析算法,使用新的数据工程的技术,实实在在地切入了一些场景,创造的价值。很多人来百观后,发现自己在这里可以发挥的价值比之前在大厂更高了。

  另外一类人,他本身在投资行业,在商业研究相关的行业做了很久,一直期待有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出现。在之前的工作中,他们所使用的产品和技术都很落后,总觉得想去改变什么,但是一直没变,看到百观,就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未来的方向,那我们就一起去创造未来。

  还有一类是研究方面的人才,他们以前在企业的商业分析岗位、顶尖的咨询公司、领先的基金、金融公司做研究。他们看到了百观在做的新型数据产品是未来的应该有的。

  Q15:新冠疫情之后,各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在加快。从你们业务的角度出发,疫情后百观科技的客户需求有了哪些新的变化?企业决策者对于数据的价值理解有了哪些变化?

  陈沐:因为疫情,大家的工作方式在往线上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在这个大环境下,基金的决策者在做行业研究、企业调研的时候,已经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线下调研这种人工调研的方式。

  我们看到,在这期间,有一些投资机构,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此外,企业客户,随着互联网公司开始跟传统行业融合,数字化思维跟传统的业务、行业结合之后,也推进了数字化决策的变化。典型的案例有元气森林,它介入了食品饮料行业,推进了整个行业数字化决策的升级;还有喜茶、Manner这类线下新餐饮品牌的出现,也推进了一些传统餐饮公司的数字化进程。

  这些都启发了企业主们开始思考,怎么样更好地数字化经营自己的业务。

  Q16:企业客户是希望基于百观提供的产品,从行业第三方的角度去看行业的变化吗?

  陈沐:用新型数据最主要的是外部数据的整体分析,比如产品策略。要开发下一款新的饮料,应该用什么口味?我们合作了一个化妆品的品牌,它要开发下一个化妆品,亮点是什么?百观的产品服务,替代了以前靠直觉或靠感兴趣做决定的研究,提供更多信息和数据的支撑。

  在企业客户里面,市场、产品、战略三个部门,都是百观服务的客户。

  Q17:据AlternativeData数据,2018年全球另类数据公司已增长到近400家,国内另类数据厂商大约占100家。目前,中国另类数据厂商已经超过了200家。同时,国际上的另类数据公司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原始数据提供者,这类供应商只收集最原始的另类数据,对于数据的处理程度最小;二是轻处理数据提供者,提供与金融资产相关的可视化数据;三是信号提供者,一般专注于某个特定行业,向资产管理公司提供打包好的量化投资信号。与同业相比,百观科技的差异化优势是?成立5年之后,百观如何定位?

  陈沐:你刚说的几种分类,其实很多只是“生意”。体系化搭建一整套的系统,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很少人去做。这需要花时间投入,长期坚持。所以说到差异化,我们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系统对接多元异构的数据,使用最新的数据工程技术及数据挖掘技术处理数据。

  我们提供SaaS软件,其实是把刚提到的三类都包含在内。我们对接原始的数据提供方,再进行数据的处理、工程的加工,最后把信号提供出来,这是百观自己摸索出来的系统化的商业模式。

  很多人说做单一版本可以赚钱,但它不是一个事业,我们希望做的是去挑战一个又难又激动人心的事。去搭一套这样的系统,围绕对接数据的处理和应用信号的提供,这是我们的愿景。

  Q18:你刚提到百观科技提供SaaS软件,我们观察到,业内新型数据公司有两个大的企业定位,企业软件提供商和另类资产管理服务商,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

  陈沐:本质上,内容和工具两手都要抓。产品的形态本质上就是提供的内容,这与对业务流程的理解是高度相关的。资产管理服务,可以做成一个相对更浅一点的东西。很多基金在用的会议记录等软件,可能会用一些像 Evernote那样的产品。这些产品本质上不仅限于用在资产管理或者是投资这样的场景。

  我们更希望专注在整个投资研究这一个场景里面,做深做全,真正创造价值。把这个场景里一个一个小的场景做好,迭代出一个大而全的产品。真正让大家在用的时候,可以一站式地使用百观的产品,去解决投资研究里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可能是一个行业真正需要的东西,也是真正能产生更大影响力的。

  Q19:行业内普遍会用收入留存率或者客户留存率来衡量一家SaaS公司。目前百观客户拓展和销售的核心策略是什么?

  陈沐:我们的收入留存率,现在大概是百分之130到140。这是非常好的数字。

  我们今年也引入了新的业务负责人来专门负责客户拓展和销售策略。整个策略上,我们其实是以产品驱动的客户拓展和销售策略。因为这是一个供应侧的市场。

  我们出了很多新产品,客户之前都没想到,我们出了新产品之后,经常会切到他们新的痛点。我们现在的客户拓展和销售的核心策略叫产品驱动,需要基于这样的方式,先把投资客户的渗透率做高。我们已经签下了很多头部的、国内外TOP的投资机构客户,还要渗透更多的投资机构。我们也在探索新的客户类型,像公共服务、企业客户等。

  围绕产品驱动,我们有整套的、典型的 SaaS 公司的业务的方式,比如组建了销售团队、客户成功团队等。围绕着客户怎么更好地不同产品获取价值,包括Product Marketing,我知道这在国内其实也是一个很新的岗位。

  Product Marketing的定位,是真正的围绕产品,更好的服务客户。沉浸式搭建团队,让客户在产品上取得更好地获得价值。

  +广为医药顾为:掘金百亿市场,以“改良创新”策略做CNS药物研发

  ×我们花了八周年,证明不内卷可以活得更好 | 厂长来了

  ÷创·人 | 对话ScaleFlux:“西游”创业,存储行业的变革者

  

本文来源:华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