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翁怡诺:投资圈也“内卷”
灵兽 · 2021-09-14 20:41:02 · 热度:加载中...
一些新的投资机构跑到消费行业,将一些企业的估值给的非常高,让人看不明白。

  灵兽按

  一些新的投资机构跑到消费行业,将一些企业的估值给的非常高,让人看不明白。

  作者/十里编辑整理 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1051篇原创文章

  这是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翁怡诺在由灵兽传媒主办的“2021中国零售创新峰会暨小业态发展大会(第七季)”上的演讲。

  下为翁怡诺演讲全文,《灵兽》略有删减:

  最近,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都走向资本市场,从数据来看是很心惊胆战的,每年累计融资多次,才换了100多亿收入的盘子,用现在的话叫“内卷”的厉害。

  “内卷”这个词是一个流行语,在投资圈十分盛行。

  一些新的投资机构跑到消费行业,将一些企业的估值给的非常高,反观零售圈这几年的投融资并不活跃,不得不引发思考,零售行业的发展到底怎么走?

  由于弘章资本还是以再投资为主,过去几年在供应链端投了很多。我们认为,优质的供应链非常有价值。当然,商业并非规划出来的,而是试验出来的。假设和验证是不断循环的逻辑,就连生鲜传奇的王卫总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将门店进行迭代,试图寻找新的模式。

  商业世界并没有唯一的“真”,讲求求同存异。

  所有商业演化都是在应对环境变化的求存而已,所谓经营哲学无非是寻找阶段性中相对不变的变量而已。一种适应的方式,是不断的通过变化和小步迭代来应对变化;另外一种适应方式,是加大稳定相对不变的那些因素,从而加大稳定性。

  投资行业注意到,企业遇到一个很大问题是企业的组织惯性。有时与创始人或者董事长沟通时,能够把未来的东西聊得明白,但却根本没有改变的能力以及没有真正组织变革的可能性。

  不错的连锁零售类项目都有一个特征,商业世界从强链接时代(自上而下、强管控、直接运营为主、高成本)对内部和对外部都出现弱链接现象和品牌认知弱化现象。社会基础设施越来越强大,个体经营者能力和工具都很强大,个体意识觉醒形成自我激励驱动,从集体主义到自我主义,使得强控制难度不断提升,经营效率逐步下降。

  举个例子,大家都在推行一些新的模式,OKR,阿米巴,生态链,连锁加盟S2B2C、社区团购等模型都是基于新的分工合作的有效对内对外协同模式。

  今天的新变化,是系统构建的高成本和现金流短缺可以通过资本融资持续解决,期待快速实现规模效应最终形成正现金流模式,总体上让商业演进的速度大大加快,呈现更加的短周期性。重新评估一切,审视变化,理解动态的方向。

  其中,我理解的社区团购是什么?是一个数字化驱动的弱链接的模式以及一个供应链平台。

  做社区团购的人从来不是想做真正意义上的零售,而是一种双边撮合机制,能够更加有效率地解决一些东西。某种程度上,链接思维方式是新的机构核心点,包括如何看待一个企业的价值,传统意义上说,一个企业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财务数字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角。

  彼得·德鲁克管理大师说,我们创造出一个企业的目标是创造出他的用户。从这个视角来看,实际上在干一件事情,链接更多用户的。

  这些思想在落地做时,就有一种误区,走到工具端,是要上个工具系统就能链接到这些,这里面有大量运营的维度。

  从互联网和传统零售两边对比,我感受的到不仅是数字化工具、供应链能力,有非常底层的是组织体系问题,包括理念问题,有时候是老板想明白了,但落地时往往很难真正达到效果。

  因此看到,整个系统构建的高成本和现金流短缺是有资本的输入,当现金流不足的时候,往往通过融资将现金流做大规模,这样的思维方式并不复杂,逻辑是叫追求更长期的规模效应,最终是绝对规模效应。但短期的规模效应不能形成优势和壁垒的时候,是用资本来辅助,这代表的是速度,链接用户的速度不能太低。

  从过去十年,我对零售连锁类的观察,可以看到各种新模式,包括最近开始流行的仓储会员制、折扣制以及前置仓的整个投资布局。

  某种程度上而言,商业本质上,是创造一个有力量的协作体系,那些优秀的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壮大、生生不息。企业家一旦理解了协作体系的规则和原理,就具备了解码它、驾驭它的能力。商业演化的方向是协同、突出个体、平台化、弱管控。

  这当中有很多现象,比如,这两年我们也在投品牌,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弱品牌化。

  这个逻辑好理解,十年前的渠道非常集中,就是大卖场业态的黄金时代,彼时的流量比较大,可能拿到后台的费用。同时,媒介也非常集中,整个消费者的心智构建效率非常高。通过电视广告就记住了品牌,再回到大卖场转换,而供应链也比较分散,十年后,供应链端就变得集中,今天更是出现越来越多的超级供应链现象。

  再来看媒介端,大量年轻人的流量路径跟每一代人都非常不同,看信息的来源也非常不一样,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视频化。越来越多的叙事方式已不再是图文,而是视频,比如抖音的出现,实际上代表了视频正在替代很多低效率的传播。

  今天涌现了很多新品牌,很多品牌实现一两个亿收入,包括零售商的自有品牌投入了多年,本身是品牌弱化的现象,消费者不如过去对品牌忠诚度高。

  因为品牌有两大功能:第一,构建信任;第二,差异化与众不同的体验,就是炫耀,但炫耀只存在高客单,底层的品牌作用是构建信任。

  商业世界进入弱品牌化阶段,核心的原因是消费者的认知效率下降,消费者对信任转化程度大大提升、忠诚度快速下降,愿意尝试新品类和新品牌。消费决策依据更加依赖推荐和网络评价、颜值驱动、话题感和社群、情感触动等。

  有一个好玩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没见过假货,因为信任转化效率非常高,什么都可以试,对他来说,买这个东西的理由是长得好看,无所谓真假。

  年轻人觉得好看就可以尝试,好吃就会复购,这是进入弱品牌化的特征。通过强品类认知,定位理论发生了很大的挑战。过去,要把一个品类打爆,才算是品牌的成功,如今的新品牌的手法是快速地做品类延伸,比如完美日记,从眼影切入快速做化妆品的全品类,马上开始做定位其他的品类,30亿收入便是这个逻辑,这是多品牌矩阵形成的收入。

  因此,品牌运营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依赖于流量运营,在这当中也会有倒逼的逻辑,而零售商的流量被别人侵蚀的重要原因是,零售商与这些新品牌之间的链接感很弱。

  我时常对零售商老板强调,跟供应商之间的结帐周期,社区团购大概是5天,而品牌商在天猫平台也是15天,零售商可以玩周转,但零售商对品牌商一直存在压榨行为,新的产品无法走进零售商的视野,就是底层供应商体系都没有得到维护。

  反观新品牌,玩电商的天花板并不高,做到某一个规模会达到瓶颈,一定要回到主战场,尤其是快消品和食品饮料等,主战场还在线下。一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就是组织对外部商业体的交换价值,链接和交换,获得和付出,积累出中间的长期价值,有消耗也有补充,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企业整体上就是在干这么一件事情:明白付出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什么,退步的是什么。总体上,是从一个金字塔走到越来越扁平化,这是对内弱链接的部分。

  现在,也有玩流量平台与供应链直接搞接力的公司,你负责运营流量,我负责给你账期,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算现金流这盘账,所以,一个企业能够沉淀现金流,必有其逻辑。

  首先,是有一定的杠杆,品牌商之所以能够沉淀现金流,主要是经销商这个合作伙伴提供了现金流,在整个零售环节中,经销商创造了一定价值在其中。

  所以,整体零售体系逻辑中,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场景端的流量竞争;另一部分,是供应链端的竞争。再将这两部拆分,则长期的判断是,流量竞争。

  当然,所有的企业都只是阶段性胜利,科技也并非是一个绝对壁垒,都只是阶段性壁垒,因此科技驱动的东西,都会被别人复制,这就是内卷。

  一旦以某种科技带来的效率,都是阶段性的。模式与流量之争只要是钱能够推动到一个新格局的事情,都不会是绝对壁垒,谁也守不住。

  未来,都得不断地“内卷”变化与竞争,可能不变的就是大家都转型到一个超级供应链公司,包含物流供应链和产品供应链。

  今天,很多老板表示困惑,社区团购杀到家门口了,但换个思维方式看,他们都是你的伙伴。同时,你一定要把自己的供应链变成区域的超级供应链。

  投资人最喜欢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其一,一定是个系列产品。不只一个产品,这一个系列产品能够构建一个稳定的场景。所谓电商不就是场景吗?通过一盘货构建一个场景,店铺是视频、文字、图片,本质上是消费者的信任转换而已。

  而好场景的核心是拥有差异化制造产品的供应链体系,打造配方、味觉是核心壁垒,造出不一样的商品,被消费者长期接受,这是吃的本质。

  通过赋能,让别人做,我们输出标准和管控、输出体系,让他为自己赚钱,形成规模效应。

  去年疫情,很多餐饮老板想明白一个大道理,就是流量端也守不住,四个月没人也扛不住。从去年到今年大家都在干一件事情,加大供应链的投入,品牌可以转换到零售的商品,这是长久的东西。

  今年,几个大的餐饮公司都变成调味品公司,在调味品工厂的投入是最好的,通过低成本建立品牌,最后赚的是供应链的钱。通过分利分给加盟商,这个模型就稳住了,从而变成了非常合规化、可证券化的一套商业逻辑。

  当思考商业模式的时候,会非常推崇这一类商业模式,但这跟传统的加盟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在实践上让加盟商挣到钱,这是维护整个系统的逻辑,这是个平衡问题,模型还是要很强,供应链很强,有差异化,才能够让别人拓展的网络,最后形成一个商业和组织的协同更大的效应,这是对未来商业进化的一个思考。

  而在流量端,通过不断迭代没有问题,技术不断贴身没有问题,从长期看这是一个高度内卷的活。

  今天都可以重新再想一想,如何在区域上面构建出自己的超级供应链体系,获得变化之中相对来说稳定的不变的部分,转换成一个科技和超级供应链公司。

  这是我对今天和未来零售的一点点思考,和大家分享,谢谢大家!(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有温度 · 有深度 · 有态度

  灵兽传媒旗下公众平台

  专注新零售 聚焦新消费

  关注连锁/零售/电商/商业地产

  创业创投/资本对接领域

  聚焦全球商业创新

  精准覆盖中国商业精英人群

  入驻今日头条/搜狐/企鹅/大鱼/一点/网易/百家等平台

  更多资讯请访问灵兽网www.lingshouke.cn

  喜欢文章点击“在看、点赞、分享”

本文来源:灵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