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夜话|行业双周报2021. 7(上)
十方创投 · 2021-07-15 20:01:09 · 热度:加载中...
行业资讯&投资事件

十方创投——“产业互联网实践者”

十方创投(Tenplus Ventures)成立于2015年3月,是国内最早聚焦产业互联网方向初创期、成长期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

重点关注大数据、5G、物联网及其他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中涌现的投资机会,致力以“产业巨头+加速器+风险投资”的方式整合资源,汇聚十方资源,共创产业未来!

本期行业资讯:

1. 香港特区政府鼓励5G技术资助计划,总资助额增至1亿港币

2. 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正式公布,禁止App“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

3. 国家统计局:2020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7.08%

4. 国常会: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5. 支付宝上线长辈模式:字号大、无营销,65岁以上老人一键直达人工服务

6. IDC:2021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预计达7亿美元

7. 中金:预计人工智能应用碳中和领域未来十年将在国内带来近2万亿元的产业空间

8. 腾讯(合肥)智慧产业总部基地揭牌,将重点建智算中心

9. 广东: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平台,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

10. AI加速赋能百业,科技龙头竞逐1.6万亿产业赛道

11. 政策加持市场主体扩容,年内全国新设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近四成

12. 工信部: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5%

13. 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重点推进15个行业5G应用

14. 上半年职业教育等领域受资本关注

15. 字节跳动将推高端版今日头条

16. 成都加快布局智能物联网产业:到2025年核心产业营收将破千亿元

本期投资事件:

1. 宠物生活方式品牌“pidan彼诞”获5000万元B+轮融资,定位全品类宠物生活方式品牌

2. 跨境电商ERP SaaS厂商“积加”获1.8亿元A轮融资

3. 个人隐私及数据安全企业“红途科技”获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4. “森亿智能”获5亿元E轮融资,推动公立医院发展和公卫体系建设

5. 云原生流式数据库开发商“奇点无限”获种子轮近千万美元融资

6. 小冰公司完成A轮融资:高瓴领投,发布新一代语音技术

7. 以协作表格为入口,定位业务信息系统,“黑帕云”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8. 通用人工智能公司“启元世界”获3亿元A轮融资

9. 企业培训SaaS平台“魔学院”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10. 扫地机器人OPM公司“银星智能”连续完成B+轮、B++轮两轮超亿元融资

11. 大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睿帆科技“完成5000万A轮融资

12. AI算力资源池化软件开发商“趋动科技”完成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13. 新国风儿童潮流玩具品牌“东方小匠”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14. 商业气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九方科技”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

15. 移动协作机器人供应商“墨影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行业资讯

1. 香港特区政府鼓励5G技术资助计划,总资助额增至1亿港币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表示,为进一步鼓励公私营机构利用5G技术促进持续创新,“鼓励及早使用5G技术资助计划”的总资助额会由5000万港币增至1亿港币,并会延长申请期限至2022年7月31日,预计可惠及额外约100个符合资格的项目。该资助计划是为了鼓励公私营机构利用5G技术促进持续创新,将为使用5G技术的项目提供50%成本资助,每个项目资助上限为50万港币。计划自去年5月推出以来,已有103个申请获批,涵盖不同类型和行业的创新应用,例如遥距机械维修、遥距医疗指导、地盘实地立体模型与4K或8K直播等。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表示,5G服务自去年4月在香港推出短短一年,覆盖范围已经达9成以上,部分核心商业区覆盖率更是高达99%,发展状况十分理想,对5G的广泛应用也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政府会继续推动5G发展。

2. 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正式公布,禁止App“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

《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近日在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公布,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条例》坚持个人信息保护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重,对市民深恶痛绝的APP“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收集任性、强制个性化广告推荐等问题说“不”,并给予重罚。

3. 国家统计局:2020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7.08%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经核算,2020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69254亿元,比上年增长4.5%,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1.5个百分点;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0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三新”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比为4.3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348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占比为43.4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占比为52.20%。

“三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三新”经济增加值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三新”经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

4.国常会: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5. 支付宝上线长辈模式:字号大、无营销,65岁以上老人一键直达人工服务

近日,支付宝正式全量上线了支付宝长辈模式。在整体界面设计上,新版长辈模式除了字体图标加大、操作页面简化外,还去除了一些老年人不常用的功能及营销推送,降低对老年用户的打扰,65 岁以上老人使用还有一键直达人工服务的入口。

6. IDC:2021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预计达7亿美元

根据IDC《2020年下半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数据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为5.8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受疫情影响,传统部署模式的商业智能产品交付受到很大影响,导致2020年总体市场规模增长有所减慢,增速相较2019年的23.5%略有下降。IDC预测,2021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增速将快速恢复,2021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0亿美元,同比增长恢复到21%,到2025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3.3亿美元,未来5年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7.9%。

7. 中金:预计人工智能应用碳中和领域未来十年将在国内带来近2万亿元的产业空间

中金公司认为,过去六十年,人工智能技术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成就斐然。目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要创新方向之一,以视觉、语音为代表的“AI+”技术,正加速在传统行业落地。展望未来,中金认为碳中和将成为人工智能发挥效用的又一个重要应用场景,有望与城市、制造业、汽车、电力等典型场景融合,催熟无人驾驶、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加速达成“碳中和”目标。建议投资者关注十大领域的投资机会:1)智能电网、2)民用无人机、3)移动机器人、4)工业互联网平台、5)机器视觉、6)智慧城市、7)云计算、8)AI芯片、9)智能驾驶服务、10)传感器。预计未来十年(2021-2030年)上述领域将在国内带来近2万亿元的产业空间。

8. 腾讯(合肥)智慧产业总部基地揭牌,将重点建智算中心

近日,腾讯(合肥)智慧产业总部基地正式揭牌。腾讯智慧产业长三角(合肥)智算中心等三个重点项目同时启动。此次揭牌落地的腾讯(合肥)智慧产业总部基地项目,将重点建设研发平台集群、腾讯云启(合肥)产业生态基地、腾讯智慧产业长三角(合肥)智算中心等,并计划在合肥智慧产业总部基地集聚超过3000名研发人员,4年内累计实现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

9. 广东: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平台,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

《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近日印发。其中提到,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支持深圳数据立法,推进数据权益资产化与监管试点,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应用、质量管理等环节。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平台,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建立数据资产统计调查制度,明确数据资产统计范围、分类标准。

方案全文

向上滑动阅读

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发〔2020〕9号),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效率,建设“全省一盘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根据我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若干措施》,制定如下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破除阻碍数据要素自由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流通规范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我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二)主要目标。到2021年底,初步构建统一协调的公共数据运营管理体系,推动数据新型基础设施、数据运营机构和数据交易场所等核心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完善数据要素交易规则和监管机制,建立协同高效、安全有序的数据要素流通体系,培育两级数据要素市场。到2022年底,初步构建权责清晰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规则和组织体系,在数据要素市场流通的运营模式、交易模式、技术支撑、安全保障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实现数据要素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在全国打造“理念先进、制度完备、模式创新、高质安全”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和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区。二、主要任务(一)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1.创新公共数据运营模式。推动公共数据运营机构建设,强化统筹管理力度,补齐运营主体缺位短板,创新公共数据开发运营模式。建立健全公共数据运营规则,研究制定公共数据授权使用服务指南,强化授权场景、授权范围和运营安全的监督管理。2.健全公共数据管理机制。制定《广东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行政机关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数据采集、汇聚、共享、使用、管理等要求。推进省市县三级政府及部门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探索完善公共数据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公共数据管理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工作评估。3.完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开展公共数据资源普查,摸清公共数据资源底数,形成全省统一的系统清单、数据清单、需求清单,推进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为不同类型和级别数据利用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撑。强化公共数据质量管理,开展公共数据管理能力评级和质量评测。4.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化管理。建立公共数据资产确权登记和评估制度,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凭证生成、存储、归集、流转和应用的全流程管理。选择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业务场景,开展公共数据资产凭证试点。5.强化政府内部数据共享。优化全省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完善数据供需对接机制,制订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和数据需求清单,推进数据编目、数据挂接和数据需求对接。提升数据共享平台支撑能力,优化数据高效共享通道,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应用,推动国家和省级垂直管理系统数据服务基层。6.扩大公共数据有序开放。制定《广东省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探索建立公共数据开放清单制度,完善公共数据开放目录管理机制和标准规范。健全公共数据定向开放、授权开放管理制度。完善“开放广东”平台,扩展数据服务功能。培育数据应用开发者社区,定期举办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7.深化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国家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围绕典型业务应用场景先行先试,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规范化和制度化。鼓励掌握数据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与政府开展合作,提高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二)激发社会数据资源活力。8.加快数字经济领域立法。加快推动出台数字经济领域地方性法规,在数据要素有序流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促进措施。9.推进产业领域数字化发展。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就业、卫生健康、社会保障、文化旅游、城市管理、基层社会治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数据开发利用场景。推进智慧农业、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建设。支持广州争取国家生物数据信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节点。支持江门探索“数据+信创”双核驱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10.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汕头、佛山、惠州、东莞、中山等具备一定数字化基础的区域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建立工业基础大数据库,推动工业数据资源有效利用,加强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导,支持设立广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11.加快构建数据产业创新生态。支持数据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数据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数据产业集群。鼓励行业组织、企业和高校院所等单位推动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数据技术应用,搭建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打造数据创新生态。(三)加强数据资源汇聚融合与创新应用。12.统筹构建先进算力和数据新型基础设施。探索开展算力普查,摸清算力总量、人均算力和算力构成。统筹全省能源网和算力网建设布局,推动数据中心整合改造提升,提高使用低碳、零碳能源比例;有序推进全省数据中心科学合理布局、集约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支持广州超算、深圳超算提升能力,支持珠海横琴建设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支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地建设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构建数据安全存储、数据授权、数据存证、可信传输、数据验证、数据溯源、隐私计算、联合建模、算法核查、融合分析等数据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数据资源汇聚融合和创新应用。13.推进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一中心多节点”的省市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丰富信用、金融、医疗、交通、生态、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社会救助、投资项目等主题数据库。加强城市视频监控及物联感知数据管理,构建物联网公共数据共享服务体系。14.推动“粤治慧”平台建设。建设“粤治慧”平台的基础版和市县标准版,支撑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打造数据全闭环赋能体系。推动各地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纳入“一网统管”体系,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实现对省域整体状态即时感知、全局分析和智能预警。15.推进重点领域数据创新应用。以卫生健康、社会保障、交通、科技、通信、企业投融资、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为试点,推进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深度融合应用。支持大型工业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行业龙头企业与公共数据运营机构合作,开展数据汇聚与融合平台建设试点。16.健全数据融合应用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对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交换和销毁等关键环节的质量管控指导,推动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开展数据要素领域标准化专项研究,分阶段、分领域推进数据要素标准化试点。支持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和高校院所研究制定数据采集、处理、应用、质量管理等标准规范。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数据服务行为。(四)促进数据交易流通。17.加快数据交易场所及配套机构建设。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推动建设省数据交易场所,规范数据入场交易,培育数据要素交易市场。搭建数据交易平台,提供数据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等综合配套服务。鼓励设立社会性数据经纪机构,规范开展数据要素市场流通中介服务。探索建立数据经纪人资格认证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经纪人的监管,规范数据经纪人的执业行为。18.完善数据流通制度。建立健全数据权益、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性制度规范,明确数据主体、数据控制方、数据使用方权利义务,保护数据主体权益。健全数据市场定价机制,激发数据流转活力。研究制定数据管理地方性法规,探索建立数据产权制度。19.强化数据交易监管。研究制定数据交易监管制度、互通规则和违规惩罚措施,明确数据交易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建立数据交易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健全投诉举报查处机制。开展数据要素交易市场监管,打击数据垄断、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搭建数据流通监管平台,加强数据交易流通安全监管。20.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有序流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支持广州南沙(粤港澳)数据要素合作试验区、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探索建立“数据海关”,开展跨境数据流通的审查、评估、监管等工作。支持医疗等科研合作项目数据资源有序跨境流通,为粤港澳联合设立的高校、科研机构向国家争取建立专用科研网络,逐步实现科学研究数据跨境互联。推动粤东西北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要素高效有序流通共享,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数据应用典型案例。21.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支持深圳数据立法,推进数据权益资产化与监管试点,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应用、质量管理等环节。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平台,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建立数据资产统计调查制度,明确数据资产统计范围、分类标准。(五)强化数据安全保护。22.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和隐私保护制度。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厘清各方权责边界,制订省市两级各部门及相关行业和领域的重要数据具体目录,对列入目录的数据进行重点保护。健全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审查制度,落实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加强对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保密商务信息等数据的保护。23.健全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健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信息共享、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支持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教育和科研机构、有关专业机构等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防范、处置等方面开展协作。24.完善数据安全技术体系。构建云网数一体化协同安全保障体系,运用可信身份认证、数据签名、接口鉴权、数据溯源等数据保护措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强化对算力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安全防护,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分工。承担试点任务的地区和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二)做好资金保障。统筹数字政府改革相关经费,做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资金保障。积极稳妥引入社会资本,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发展和政企数据融合应用等方面发挥作用。(三)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业务骨干培训,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开展首席数据官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专题培训,打造具有良好数据素养的人才队伍。发挥智库机构作用,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智力支撑。(四)强化监督评估。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情况跟踪分析,定期开展工作进展情况评估,及时优化调整。加强日常督促指导,推动工作落实。

10. AI加速赋能百业,科技龙头竞逐1.6万亿产业赛道

近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机构表示,人工智能平台快速发展,促使企业积极布局寻求应用落地,语音、视觉等领域有望迎来大规模商用。预计AI核心技术环节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集中。机构分析,中国“AI+”进程的持续发展,将带动AI在我国的数字经济时代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带动了约6000亿元的其他产业增量;至2025年,相关产业规模将达1.6万亿元。

11.政策加持市场主体扩容,年内全国新设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近四成

今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财政资金直达、货币政策直达和普惠金融等政策工具,有力支持和催生了大量的市场主体。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记者发稿时,今年以来全国新设企业数量1389.86万家,同比增长近四成(37.64%),其中新设个体工商户939.3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184.9万户。从所属行业看,今年以来,科技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设企业36万家,同比增长16.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设企业35.1万家,同比增长23.52%。

12. 工信部: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5%

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发布《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下称《行动计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一批网络安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达到先进水平。电信等重点行业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达10%。根据《行动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3年,网络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品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社会网络安全需求加快释放。新兴技术与网络安全融合创新明显加快,网络安全产品、服务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质量品牌、经营效益优势明显的具有网络安全生态引领能力的领航企业初步形成,一批面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赛道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迅速成长,网络安全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单项冠军企业数量逐步壮大。《行动计划》要求实施产业供给强化行动、安全需求牵引行动、产融合作深化行动等重点任务。其中在供给层面,要加强重点领域网络安全供给。针对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加速推动原生安全、智能编排、内生安全、动态访问控制、可信计算等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落地。针对工业互联网,强化大流量安全分析、漏洞挖掘与管理、数据融合分析、协议标识解析等能力。

13. 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重点推进15个行业5G应用

近日,工信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行动计划》面向信息消费、实体经济、民生服务三大领域,重点推进15个行业的5G应用,通过三年时间初步形成5G创新应用体系。从推动实体经济域看,重点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物流、智慧港口、智慧采矿、智慧电力、智慧油气、智慧农业和智慧水利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全文如下

向上滑动阅读

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5G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动5G全面协同发展,深入推进5G赋能千行百业,促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发展模式,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升级,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特制订本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向实体经济主战场,面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需求,统筹发展和安全,遵循5G应用发展规律,着力打通5G应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推动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数据融合、标准融合,打造5G融合应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提供坚实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需求牵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5G应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垂直行业、社会民生等方面对5G应用的需求潜力,激发5G应用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围绕5G行业应用个性化需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奠定5G应用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基础。遵循5G技术、标准、产业、网络和应用渐次导入的客观规律,紧扣国际标准节奏,有重点地推动5G应用发展。坚持重点突破。聚焦5G发展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协议标准互通、应用生态构建、产业基础强化等关键共性问题。支持基础扎实、模式清晰、前景广阔的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示范引领5G应用规模化落地。坚持协同联动。加强各方沟通衔接,畅通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作。发挥行业、地方等积极性,出台并落实支持5G应用发展的政策举措。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推动上下游企业深度互联和协同合作,形成“团体赛”模式。(三)总体目标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打造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深度融合新生态,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构建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双支柱,网络、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5G应用“扬帆远航”的局面逐步形成。——5G应用关键指标大幅提升。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用户数超过5.6亿。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50%,5G网络使用效率明显提高。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重点领域5G应用成效凸显。个人消费领域,打造一批“5G+”新型消费的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用户获得感显著提升。垂直行业领域,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电力、采矿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5G+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水利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社会民生领域,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文化旅游样板项目,5G+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每个重点行业打造100个以上5G应用标杆。——5G应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联动的机制初步构建,形成政府部门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的5G应用融通创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100种以上的5G应用解决方案。完成基础共性和重点行业5G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研制30项以上重点行业标准。——关键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5G网络覆盖水平不断提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18个,建成超过30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一批5G融合应用创新中心,面向应用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力进一步增强。5G应用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打造10-20个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树立3-5个区域示范标杆,与5G应用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二、突破5G应用关键环节(一)5G应用标准体系构建行动1.加快打通跨行业协议标准。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重要事项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化组织合作机制,尽快实现协议互通、标准互认,系统推进5G行业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加速推动融合应用标准的制定。充分发挥5G应用产业方阵行业组织优势,促进融合应用标准的实施落地。2. 研制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标准。系统推进重点行业5G融合应用标准研究,明确标准化重点方向,加强基础共性标准、融合设备标准、重点行业解决方案标准的研制,加快标准化通用化进程,突破重点领域融合标准研究和制定。3. 落地一批重点行业关键标准。发挥各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带动各方进一步强化协作,合力推动5G行业应用标准的迭代、评估和优化,促进相关标准在重点行业的应用落地。专栏1: 5G应用标准体系构建及推广工程

构建5G应用标准体系。加快研制芯片/模组、网络、平台、安全体系架构、应用需求、术语定义等基础共性标准。开展5G确定性网络、增强上行速率、高精度定位、抗电磁干扰等面向行业需求的增强技术标准研究,加快创新技术和应用向标准转化。加快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标准制定,推进行业融合终端、网络建设标准研制。推广重点行业5G应用标准,选择医疗、工业、媒体等重点领域,率先推动5G应用标准落地。提升5G应用标准公共服务能力。开展行业5G应用标准测试评估认证,推进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

到2023年底,形成基础共性和重点行业5G应用标准体系,完成30项以上重点行业关键标准研制。

(二)5G产业基础强化行动

4. 加强关键系统设备攻关。持续推进5G增强技术基站研发,巩固中频段5G产业能力。组织开展5G毫米波基站研发和端到端测试,加快技术和产品成熟,奠定5G毫米波商用的产业基础。按照5G国际标准不同版本阶段性特征,R15版本聚焦高速率大带宽应用,R16版本聚焦高可靠低时延应用,R17版本聚焦中高速大连接应用,分阶段开展技术、产业化和应用导入。

5. 加快弥补产业短板弱项。加大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关键射频前端器件等投入力度,加速突破技术和产业化瓶颈,带动设计工具、制造工艺、关键材料、核心IP等产业整体水平提升。加快轻量化5G芯片模组和毫米波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提升终端模组性价比,满足行业应用个性化需求,提升产业基础支撑能力。支持高精度、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的5G射频、协议、性能等仪器仪表研发,带动仪表用高端芯片、核心器件等尽快突破。

6. 加快新型消费终端成熟。推进基于5G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超高清视频终端等大众消费产品普及。推动嵌入式SIM(eSIM)可穿戴设备服务纵深发展,研究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沉浸式设备工程化攻关,重点突破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内容制作等关键核心技术,着力降低产品功耗,提升产品供给水平。

专栏2: 面向行业需求的5G产品攻坚工程

增强5G基站行业适配能力。针对高温、高湿、防爆等特殊场景,研制适配各行业需求的专用5G基站。加大适配大上行、低时延、大连接、高精度定位等需求的新型基站研发,满足5G行业应用需求。推动5G模组规模化商用。构建模组分级分类产业化体系,指导行业面向差异化场景需求开展精准化产品研发,持续提升模组的环境适应性,不断降低规模化应用门槛。建设行业终端产品体系。丰富面向行业的终端产品形态,真正实现5G行业终端到现场、到产线、到园区。加快推动基于5G模组的高清摄像头、工业级路由器/网关、车载联网设备、自动导引车(AGV)等各类行业终端的研发和迭代演进。推进行业高端装备加快在研发和生产中预置5G能力并开放接口。到2023年底,满足行业需求的5G基站、模组供给能力显著增强,5G行业终端产品、高端装备逐步成熟。

三、赋能5G应用重点领域

(一)新型信息消费升级行动

7. 5G+信息消费。推进5G与智慧家居融合,深化应用感应控制、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发展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监控、智能音箱、新型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不断丰富5G应用载体。加快云AR/VR头显、5G+4K摄像机、5G全景VR相机等智能产品推广,拉动新型产品和新型内容消费,促进新型体验类消费发展。

8. 5G+融合媒体。开展5G背包、超高清摄像机、5G转播车等设备的使用推广,利用5G技术加快传统媒体制作、采访、编辑、播报等各环节智能化升级。推广高新视频服务、推动5G新空口(NR)广播电视落地应用,提供广播电视和应急广播等业务。开展5G+8K直播、5G+全景式交互化视音频业务,培育360度观赛体验,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推动5G在大型赛事活动中的普及。

(二)行业融合应用深化行动

9. 5G+工业互联网。推进5G模组与AR/VR、远程操控设备、机器视觉、AGV等工业终端的深度融合,加快利用5G改造工业内网,打造5G全连接工厂标杆,形成信息技术网络与生产控制网络融合的网络部署模式,推动“5G+工业互联网”服务于生产核心环节。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产品服务等环节,聚焦“5G+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点行业,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持续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支持5G在质量检测、远程运维、多机协同作业、人机交互等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化应用,不断强化示范引领,推动成熟模式在更多行业和领域复制推广。打造产业生态,推广区域应用,鼓励各地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不断拓展5G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领域的应用。

10. 5G+车联网。强化汽车、通信、交通等行业的协同,加强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间联系,共同建立完备的5G与车联网测试评估体系,保障应用的端到端互联互通。提炼可规模化推广、具备商业化闭环的典型应用场景,提升用户接受程度。加快提升C-V2X通信模块的车载渗透率和路侧部署。加快探索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支持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推动车联网基础设施与5G网络协同规划建设,选择重点城市典型区域、合适路段以及高速公路重点路段等,加快5G+车联网部署,推广C-V2X技术在园区、机场、港区、矿山等区域的创新应用。建立跨行业、跨区域互信互认的车联网安全通信体系。

11. 5G+智慧物流。加强5G在园区、仓库、社区等场所的物流应用创新,推动5G在无人车快递运输、智能分拣、无人仓储、智能佩戴、智能识别等场景应用落地。加速基于5G的物流物联网数据接入、计算和应用平台建设,推进端边云协同的物流自动化智能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实现物流行业自动化运输、智能仓储和全流程监控。

12. 5G+智慧港口。研制适用于港口集装箱环境的5G辅助定位产品,加快自动化码头、堆场库场数字化改造和建设。推动港口建设和养护运行全过程、全周期数字化,加快智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广5G在无人巡检、远程塔吊、自动导引运输、集卡自动驾驶、智能理货等场景的应用,助力港口智能化。

13. 5G+智能采矿。加快可适应采矿环境具有防爆等要求的5G通信设备研制和认证,推进露天矿山和地下矿区5G网络系统、智能化矿区管控平台、企业云平台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推广5G在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各类矿区的应用,拓展采矿业远程控制、无人驾驶等5G应用场景,推进井下核心采矿装备远程操控和集群化作业、深部高危区域采矿装备无人化作业、露天矿区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

14. 5G+智慧电力。突破电力行业重点场景5G确定性时延、授时精度、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搭建融合5G的电力通信管理支撑系统和边缘计算平台。开展基于5G的工业控制与监测网络升级改造,推广发电设备运维、配电自动化、输电线/变电站巡检、用电信息采集等场景应用,实现发电环节生产的可视化、配电环节控制的智能化、输变电环节监控的无人化、用电环节采集的实时化。

15. 5G+智能油气。开展适应油田油井复杂环境的5G特种终端设备的研发,推进多协议智能数据采集5G网关、监控产品的研制,实现与油气领域通信接口的有效衔接。实施5G在油田油井、管线、加油站等环节高清视频监控、管道泄露监测、机器人智能巡检、危化品运输监控等业务场景的深度应用,为油气采集、管道传输、油气冶炼等环节提供安全高效的智能化支撑。

16. 5G+智慧农业。根据农业农村数字化需求,重点推进面向广覆盖低成本场景的5G技术和应用。丰富5G在智能农业的应用场景,加快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在无人农业作业试验等农业生产环节中的5G应用创新,发展5G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商直播等领域应用。加强数字乡村与5G融合应用,提升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利用5G推动教育、文化、医疗等资源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村信息消费。

17. 5G+智慧水利。推进5G技术与水利行业的深度融合,应用5G、物联网、遥感、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提高水利要素感知水平。结合北斗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场景,研究人工智能施工系统顶层设计和模型算法实现,在5G人机协同应用方面实现突破。

(三)社会民生服务普惠行动

18. 5G+智慧教育。加快5G教学终端设备及AR/VR教学数字内容的研发,结合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场景化交互教学,打造沉浸式课堂。推动5G技术对教育专网的支撑,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研究制订网络、应用、终端等在线教育关键环节技术规范。加大5G在智慧课堂、全息教学、校园安防、教育管理、学生综合评价等场景的推广,提升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各环节的信息化能力。

19. 5G+智慧医疗。开展5G医用机器人、5G急救车、5G医疗接入网关、智能医疗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加强5G医疗健康网络基础设施部署,重点优化覆盖全国三甲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便民医疗点、医养结合机构等场所,打造面向院内医疗和远程医疗的5G网络、5G医疗边缘云。丰富5G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场景,重点推广5G在急诊急救、远程诊断、健康管理等场景的应用,加快培育技术先进、性能优越、效果明显的智慧医疗服务新业态。

20. 5G+文化旅游。突破数字内容关键共性技术,推进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端云协同渲染、三维重建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发适配5G网络的AR/VR沉浸式内容、4K/8K视频等应用。打造AR/VR业务支撑平台和云化内容聚合分发平台,推动与5G结合的社交、演播观影、电子竞技、数字艺术等互动内容产业发展。促进5G和文旅装备、文保装备、冰雪装备的融合创新。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培育云旅游、云直播、云展览、线上演播等新业态,鼓励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文化和旅游消费新模式发展,打造沉浸式文化和旅游体验新场景。

21. 5G+智慧城市。加大超高清视频监控、巡逻机器人、智慧警用终端、智慧应急终端等产品在城市安防、应急管理方面的应用,建设实时精准的安全防控体系。加快智慧表计等产品在市政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部署,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提高城市感知能力。围绕信息惠民便民,加快推广基于5G技术的智慧政务服务。以社区、园区、街区等为基本单元加快数字化改造,形成一批5G智慧社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全方位数字化社区生活新服务。推动5G技术在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创新应用,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四、提升5G应用支撑能力

(一)5G网络能力强基行动

22. 提升面向公众的5G网络覆盖水平。加快5G独立组网建设,扩大5G网络城乡覆盖,持续打造5G高质量网络,推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新建5G网络全面支持IPv6,着力提升5G网络IPv6流量。强化室内场景、地下空间、重点交通枢纽及干线沿线5G网络覆盖,推动5G公网上高铁,提升典型场景网络服务质量。推广利用中低频段拓展农村及偏远地区5G网络覆盖。

23. 加强面向行业的5G网络供给能力。加快提升端到端网络切片、边缘计算、高精度室内定位等关键技术支撑能力,推进面向行业的自贸区、工业园区、企业厂区、医卫机构等重点区域5G覆盖。支持各地结合区域需求,建设5G行业虚拟专网,探索建网新模式,形成区域先导效应。

24. 加强5G频率资源保障。继续做好5G基站和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的干扰协调工作。推动700MHz频段广播电视业务的频率迁移,加快700MHz频段5G网络部署,适时发布5G毫米波频率规划,探索5G毫米波频率使用许可实行招标制度,开展5G 工业专用频率需求以及其他无线电系统兼容性研究,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的5G工业专用频率使用许可模式和管理规则。

(二)5G应用生态融通行动

25. 加快跨领域融合创新发展。支持电信运营、通信设备、垂直行业、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5G融合应用技术创新、集成创新、服务创新和数据应用创新。深化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打好技术“组合拳”,不断培育5G应用新蓝海。打造一批既懂5G又懂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录,支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带动芯片模组规模化发展,促进上下游跨界协同联动。

26. 推动5G融合应用政策创新。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区域特色和行业优势,开放5G应用场景,加快地方特色应用落地。打造协同效应显著、辐射带动能力强、商业模式清晰的5G应用创新引领区,探索应用推广新模式,以点带面、纵深推进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

27. 开展5G应用创新载体建设。依托5G应用产业方阵,以龙头企业、科研单位为创建主体,建设一批5G融合应用创新中心,开展面向应用创新的技术和产业服务。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5G应用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建设,完善创新载体运营模式。发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区域产业聚集优势,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推动5G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成果转移转化。

28. 强化5G应用共性技术平台支撑。面向工业制造、交通、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5G行业应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建设重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解决制约行业应用复制推广的技术瓶颈。重点支持建设与5G结合的室外北斗高精度定位、室内5G蜂窝独立定位、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等共性技术平台,提供跨行业的5G应用基础能力。

专栏3: 5G应用创新生态培育示范工程

培育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和市场优势,面向重点行业推出5G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和集成产品,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5G应用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引导具备细分场景技术优势和行业知识经验的中小企业,推出与行业需求深度结合的5G应用解决方案和成熟产品,形成一批围绕重点行业细分场景的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行业龙头标杆。调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性,发挥需求导向和资源整合作用,打通5G应用关键环节,打造一批5G应用标杆案例,为5G规模应用提供示范引领。建设5G融合应用创新中心。推动5G应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进行产品工程化攻关,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率。持续建设完善5G应用仓库,加强创新要素供需对接和资源共享。提供5G应用高端研发服务和生产性服务,支持建设面向重点行业需求的应用测试验证实验室,加快形成5G应用技术验证、质量检测等服务能力。创建5G应用创新引领区。激发各地创新活力,积极开展应用创新政策试点,优化5G应用发展环境,探索5G网络建设和应用发展新模式,打造一批5G应用创新引领区。统筹推动全国各地5G特色化应用,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的产业集聚效应,加强区域联动,推动建设一批5G产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5G应用项目。持续举办“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及时发布5G融合应用优秀案例,加快5G应用落地推广。(三)5G应用安全提升行动29.加强5G应用安全风险评估。构建5G应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指导企业将5G应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纳入5G应用研发推广工作流程,同步规划建设运行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并与5G应用同步实施。做好5G应用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监督检查,提升5G应用安全水平。30.开展5G应用安全示范推广。鼓励各地方和企业打造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研发标准化、模块化、可复制、易推广的5G应用安全解决方案,开展5G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动最佳实践在工业、能源、交通、医疗等重点行业头部企业落地普及。在5G应用中推广使用商用密码,做好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31.提升5G应用安全评测认证能力。支持与国际接轨的5G安全评测机构建设,构建5G应用与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评价体系,开展5G应用与基础设施安全评测和能力认证。32.强化5G应用安全供给支撑服务。支持5G安全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转化,鼓励5G安全创新企业入驻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加强5G安全服务模式创新,推动5G安全技术合作和能力共享,鼓励跨行业、跨领域制定融合应用场景安全服务方案。加强5G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发现共享与协同处置。专栏4:5G应用安全能力锻造工程

提升5G应用安全管理能力。完善5G应用安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加强5G应用安全评估检测与认证能力建设,支撑开展5G应用安全自评估和第三方评估。增强5G应用安全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发展内生安全、零信任安全、动态隔离等关键安全产品,创新开展风险识别、态势感知、安全评测、网络身份信任管理等5G应用安全服务,提升基于服务的5G应用安全保障能力。推广普及5G应用安全解决方案。分场景、分业务形成原子化、细粒度的5G应用安全解决方案,支持相关企业打造一批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开展安全方案协同研发、展示推广、试验测试、人员培训等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产业园区集中开展5G应用安全试点示范。多措并举加强5G应用安全解决方案推广普及。到2023年底,打造10-20个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树立3-5个区域示范标杆,与5G应用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五、保障措施(一)强化统筹联动。加强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做好标准、产业、建设、应用、政策等方面有机衔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将5G应用作为行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等重点方向,充分利用相关专项资金,持续引导行业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快5G行业应用发展。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围绕5G应用落地、生态构建、产业培育、网络建设等工作,积极出台并落实政策举措,促进5G融合应用加快落地。支持上下游企业深度耦合、紧密衔接,形成高效有机的合作模式。成立5G应用推广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应用推广中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行指导和决策支撑。(二)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府采购支出向5G应用领域倾斜,率先在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5G应用,加大对5G应用样板项目、示范标杆的宣传力度。依托产融合作平台打造“5G+金融”发展生态,以产融合作试点为载体开展5G应用场景创新的产融对接活动。完善5G应用创新企业服务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更多市场主体进入5G应用创新创业领域。有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建立5G应用投资基金,加大对5G重点行业应用和关键产业环节投资。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5G应用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加强协同监管,加快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重点领域5G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研究,探索监管新模式。(三)培育人才队伍。厚植5G人才培育基础,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精准培养,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专业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加强共享型工程实习基地建设。推进5G相关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实施好5G相关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开展安全技术技能大赛、组织5G相关职业培训和认证,丰富5G人才挖掘和选拔渠道,培育一批既懂5G通信技术又具备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面向公众开展5G知识科普,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四)推动国际合作。支持建设5G应用海外推广渠道和服务平台,推动成熟5G应用走出去。发挥国际组织协调作用,鼓励企业参与5G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鼓励国内企业加强海外5G应用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或地区提供更为优质产品和服务,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五)做好监测评估。加强政策成效评估和动态调整,建立5G发展监测体系,构建全景化5G网络地图,常态化监测5G应用和产业进展,推动5G全面协同发展。

14. 上半年职业教育等领域受资本关注

截至7月13日,2021年上半年教育行业的融资总金额为142.05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179.161亿元人民币有所缩水。结合今年K12阶段被严控,学科培训受冲击的现状,资本更为青睐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两个领域,46起融资在上半年教培业融资事件中占比近半数。有投资人士表示,上半年频发的教育政策导致教育市场的不确定性变大,资本变得更加谨慎。今年下半年教培业的投资走向如何,还需等待最重要的“双减”政策落地,明确教培业资本化运作的边界。

15. 字节跳动将推高端版今日头条

字节跳动正在开发一款高端版今日头条。区别于老今日头条覆盖各个细分行业的资讯内容,高端版今日头条只聚焦于相对有限的领域,包括商业、文化、财经和历史等的精品内容。该项目由今日头条团队负责开发。

16. 成都加快布局智能物联网产业:到2025年核心产业营收将破千亿元

今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九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开幕峰会上,《成都智能物联网产业规划(2021—2025年)》正式发布。该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都将建成创新和体系完善、应用广泛、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全国智能物联网产业策源地和聚集地,其核心产业营收将突破1000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突破2000亿元。从具体实施路径看,成都将重点打造“五个一”工程:建设“一张先进网络”。全市将重点从NB、IOT、LTE、5G等基础设施入手,着力打造全域覆盖、多网络协同的基础网络环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夯实“一个创新体系”。全市将统筹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支持本地物联网相关原始科技创新,重点实施一批物联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相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程。布局“一批重点产业”。全市讲按照强链、补链的发展思路,推动高端芯片发展,加快引进相关企业补足产业链短版,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打造“一个环绕生态”。全市将以应用为牵引,开放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环保等一批应用场景,鼓励厂商参与场景建设,引导应用创新。营造“一个生态环境”。全市将从发展配套环境出发,依靠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优势,举办成都物联网高峰论坛,促进产业聚集。从保障措施看,成都将成立智能网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重点加大对相关产业资金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并将进一步支持产、学、研、用落实省市相关人才政策,打造完善的产业创新环境,将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营造开放、包容、公平的市场环境。

投资事件

1. 宠物生活方式品牌“pidan彼诞”获5000万元B+轮融资,定位全品类宠物生活方式品牌

宠物生活方式品牌“pidan彼诞”已于近日完成5000万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兴旺资本,汉能投资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供应链搭建、宠物食品类目产品开发、运营投入及人才补充等方面。pidan彼诞(以下简称pidan)成立于2014年,从“雪屋”猫砂盆切入猫用品市场,随后新增窝垫、抓板等猫用品类目。除了猫咪产品外,pidan还涉足狗、水族、两栖、爬行等宠物用品,目前在销产品囊括用品、工具、家具、玩具、消耗、食品六大类目,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全品类布局。今年618期间,pidan旗舰店销售额在天猫宠物行业全品类品牌中进入Top10。收入构成中,猫砂产品占比70%,宠物食品占比10%,宠物用品占比20%。企业综合毛利达50%,目前已实现正向盈利。

2. 跨境电商ERP SaaS厂商“积加”获1.8亿元A轮融资

跨境电商ERP SaaS厂商“积加”宣布完成1.8亿元A轮融资,由云时资本领投,eGarden ventures、嘉实投资、弘毅创投、众麟资本等基金跟投,云启资本,拙朴投资等老股东超额跟投,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人才、产品与服务升级、市场体系搭建等方面。积加成立于2017年12月,是一家亚马逊生态链上的跨境电商ERP SaaS服务商,专注于为为跨境电商卖家的数字化经营管理提供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以帮助跨境卖家实现全方位实现系统化运营。

3.个人隐私及数据安全企业“红途科技”获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深圳红途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红途科技成立于2020年9月,公司首创了数据原生安全理念,是首家实现隐私及经营数据全类型自动识别、数据全链路自动跟踪、全应用API安全管理、数据安全四层审计溯源的公司。实现了对多云、应用全加密、复杂数据流转等环境的全方位支持,从单点向全域管理转型。

4.“森亿智能”获5亿元E轮融资,推动公立医院发展和公卫体系建设

“森亿智能”已完成5亿元E轮融资,本轮由IDG资本领投,龙门投资、盛宇投资跟投。森亿智能成立于2016年,公司专注于为医院提供专业、高效的数据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现已帮助多家医院客户通过了国家卫健委电子病历五级,互联互通五级乙等、四级甲等,以及“血栓防治中心评审优秀单位”审评。截至目前,公司医学背景人员占比达到25%,研发人员超过400人。

5. 云原生流式数据库开发商“奇点无限”获种子轮近千万美元融资

云原生流式数据库开发商Singularity Data Inc.(中文简称奇点无限)近日获种子轮近千万美元融资,由云启资本领投。本轮融资将用于产品开发和团队组建。

Singularity Data 是一家国际化的数据库初创公司,成立于2021年,在北京、上海、旧金山湾区设有办公室,目前在开发下一代云原生流式数据库,这种数据库主要服务于需要超低延迟实时数据分析的应用。在实时数据不断涌入数据库的同时,云原生流式数据库依然能够以秒级甚至亚秒级的速度,精确地回答来自用户应用的复杂数据分析请求(包括检测仪表板、商业报表、实时推荐系统等多个来源)。

6. 小冰公司完成A轮融资:高瓴领投,发布新一代语音技术

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小冰公司”已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瓴领投,五源、Neumann、IDG、GGV纪源资本及上轮投资人北极光与网易公司跟投。小冰官方确认了该消息,并表示“目前估值已超过独角兽(10亿美元)规模。”小冰公司前身为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小冰团队,于2013年12月在中国组建,是微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独立产品研发团队,也是全球承载交互量最大的完备人工智能框架之一,技术覆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语音、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据不完全统计,由小冰创建并承载的人工智能交互主体, 拥有全球范围人工智能交互总流量约60%。小冰与许多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已落地的商业客户覆盖金融、零售、汽车、地产、纺织等数个垂直领域。

7.以协作表格为入口,定位业务信息系统,“黑帕云”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黑帕云”近期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字节跳动,老股东盈动资本继续跟投。原力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黑帕云成立于2019年。创始人陈金洲为连续创业者,此前曾创立金数据,2015年被AdMaster全资收购。从产品形态上来看,黑帕云更像是一个更智能化的,有更多复杂功能的Excel。但实际上,黑帕云的定位是企业业务信息系统,只是入口以表格的形式体现。企业业务主管可以运用黑帕云建立同符合自身业务的信息系统,并灵活设置数据维度、字段、逻辑等。辅以看板、表格等多种系统,企业可以为数据找到匹配的呈现方式。

8. 通用人工智能公司“启元世界”获3亿元A轮融资

通用人工智能公司“启元世界”宣布完成3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嘉御基金跟投,高榕资本、莉莉丝游戏等老股东持续加注。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创新、核心产品升级、高端人才引进,以及数字娱乐和智能决策业务的市场拓展。启元世界是一家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致力于创造伟大的智能体产品,并把智能体带入每个行业、每个家庭、每个人,提升产业效能和生活体验。公司拥有深度学习、强化学习、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屡次获得世界级AI比赛的冠军。就在2020年6月,启元世界自主研发的AI智能体在《星际争霸II》人机大战中以2:0击败了中国星际职业冠军级选手,刷新了人机对抗的历史最高成绩。

9. 企业培训SaaS平台“魔学院”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企业培训SaaS平台“魔学院”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钟鼎资本跟投。本轮融资一方面将用于产品功能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另一方面加强营销和客户成功体系建设。魔学院定位为一家企业培训SaaS平台,主要通过SaaS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企业员工提供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培训管理的SaaS系统和培训课程商城服务。不仅帮助企业实时了解学习进度,实现高效管理,还帮助员工摆脱了传统企业培训的时间捆绑,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10. 扫地机器人OPM公司“银星智能”连续完成B+轮、B++轮两轮超亿元融资

扫地机器人OPM公司“银星智能”近日宣布连续完成两轮融资(B+轮、B++轮),融资总金额超亿元。投资方包括具有产业资源的沄柏资本、具有资本资源的中信证券投资、众享资本,控股股东银星投资集团追加投资。庚辛资本、甲子光年担任公司B+轮融资财务顾问。银星智能成立于2005年,总部在深圳,员工1600余人,是一家专注扫地、洗地等清洁机器人的关键元器件研发制造、整机研发制造、市场服务等业务的智能化、平台化科技型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扫地机器人解决方案。2017年银星智能率先提出 “OPM商业模式”并践行,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服务客户,打破传统的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常规模式,通过整合上游资源,为客户提供整机和一体化的服务,引领扫地机器人产业变革。“OPM商业模式”在过去ODM参与的设计、研发、制造环节之上,新增产品定义、关键元器件研发、市场服务环节,使得银星智能在技术、品质、成本、交付相关的核心供应链环节,形成领先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11. 大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睿帆科技“完成5000万A轮融资

大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睿帆科技“宣布完成5000万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东方通领投,沣扬资本等跟投。本轮融资将加大在海量计算与存储能力、数据中台、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分析等领域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睿帆科技是一家掌握“PB级数据处理核心科技”的大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成立5年来,在大数据核心技术、海量计算与存储能力上形成了优势。公司最初从信息化建设完善的通信行业开始切入,形成了海量数据处理的通用型平台产品。目前公司拥有五大自主研发的大数据产品:Baymax大数据科学平台、分布式分析型数据库雪球DB、AI深度学习平台、大禹中文智慧文本平台、明睿大数据数模平台。

12. AI算力资源池化软件开发商“趋动科技”完成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趋动科技”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沙特阿美旗下多元化风投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领投,元禾重元跟投,老股东顺为资本、高瓴创投、嘉御基金、招银国际电信基金继续加持,指数资本继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这是继今年2月A+轮融资后,本年度第二笔融资,也是公司成立两年半以来完成的第五笔融资。本轮融资后,公司计划将资金用于公司的客服体系建设以及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并加快产品迭代。趋动科技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构建高效的AI算力资源池,以帮助客户提高AI算力资源利用率降低TCO,同时提高算法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公司自主研发的OrionX猎户座AI算力资源池化软件能够帮助企业用户构建数据中心级AI算力资源池,并对用户的各类AI算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维护和调配。截至目前,趋动科技的OrionX猎户座软件得到了包括互联网、金融、电信运营商和高校等大量行业头部客户的认可,已先后服务包括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携程、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在内的多家头部客户,并与Dell EMC、浪潮信息、AWS、青云QingCloud、Rancher、DaoCloud、科大讯飞等厂商展开战略合作。

13. 新国风儿童潮流玩具品牌“东方小匠”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新国风儿童潮流玩具品牌东方小匠于近日获得由真格基金领投,尚承投资跟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光济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据东方小匠CEO黄偲介绍,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内容研发等方面。东方小匠定位新国风儿童潮流玩具品牌,目前产品还在研发过程中,计划今年上线首个系列的产品。目前市场上多数玩具产品涉及的内容以西方认知体系和故事为主。东方小匠选择以东方文化为背景设计而儿童玩具形成差异化。具体来说,一方面,团队计划将中国历史故事或童话打造成积木、拼图、公仔等玩具形式,并配合内容矩阵,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通过智能手段将积木和APP互联,丰富体验感。

14. 商业气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九方科技”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

商业气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九方科技”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领投方为维思资本,跟投方包括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李春安(自然人)。本轮融资将用于持续优化九方智能气象预报平台的高性能计算引擎,为大气环保、远洋航运、金融保险、清洁能源等四条业务线提供技术支撑。

无锡九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根植于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由清华大学持股的专注于大气、海洋预报与商业气象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先行的集超级计算、数值模拟、人工智能于一体,为各类细分行业提供商业气象解決方案的技术提供商。

15. 移动协作机器人供应商“墨影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移动协作机器人技术方案及产品提供商“墨影科技”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数千万元,由天奇创投领投,前海长城基金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产品研发、供应链建设以及商业化落地。墨影科技是深圳市引进的2018年度投资推广重大项目之一,公司正式成立于2019年4月,专注于移动协作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应用集成,并为终端行业智能升级、实现柔性产线打造提供先进智能解决方案。现阶段已在生物医药行业、半导体行业、3C制造行业有相关落地案例,目前年营收已达千万级。

墨影移动协作机器人在生化实验室应用场景

十方创投(Tenplus Ventures)专注于科技进步推动下产业互联网的早中期投资,旗下各基金累计投资超过60家中早期企业。投资方向包含物联网(NB-IOT、智慧社区、楼宇管理、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硬件、3D打印)、企业服务(协作工具、数据平台、营销策划)、大健康(医疗服务、健康设备、智能养老)、消费升级(新零售、STEAM、K12),项目投资阶段从种子到A轮。

—十方Portfolio —

- 联系人 -邹云扬 18211022205(微信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十方创投官网

本文来源:十方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