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侨阳光林伟:未来10年医药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金融界 · 2021-07-07 11:34:17 · 热度:加载中...

日前,雪球在上海举办了“2021雪球私募初夏私享会”,雪球私募平台上多家颇具影响力的私募管理人悉数亮相,从医药、科技、互联网、新能源、港美股等角度,探讨多维市场下的多重机遇。

雪球私募基于雪球强大的内容生产、分发优势,近期在线上私募平台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用户更熟悉互联网,对自己的投资和财富决策更加负责,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据统计,在雪球私募购买产品的持有人人均持有资产规模已超过330万元,超半数投资者持有期限大于2年,整体客群质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而雪球私募平台上的私募管理人,也通过在平台上的内容沉淀,不断和持有人交流其宏观经济判断、行业研究结果、投资框架、投资理念等,并结合其长期基金净值表现,建立基金经理更好的业绩归因和人格认知,从而获取更精准的用户以及更稳定的资金规模。

医药领域一直以来备受资本市场的关注和青睐。后疫情时代,如何捕捉医药领域的投资机会成为此次私享会的热门话题之一。青侨阳光基金经理林伟在雪球私募初夏私享会上表示,未来10年医药行业仍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分化搅动带来的投资机会也会很多。目前医药板块估值较高,但可投性依然很强,青侨阳光会从“新、特、强”三个维度去筛选医药领域的好公司。

问题:青侨阳光为什么一直聚焦医药板块?投资医药板块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林伟:这两个问题有很大的关联度。先说医药为什么比较难?医药投资的方法论和其他行业一样,但医药自身有两大特点,第一对政策很敏感,第二是科技驱动,政策和科技是理解医药的关键。如何抓住政策的脉络,如何理解科技的趋势,这对知识的复利要求很高。

我们可以将政策比喻成一张网,要知道整张网的来龙去脉、每个节点之间的关联,这样才会在某个节点出现新政策时,知道其中意味着什么。

科技也有很强的网状知识的特性,比如科技有很强的开放竞争,颠覆它的很可能来自于完全想不到的不相干的技术。我们若不能理解全局,局部看到的可能就是假象和偏见。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种技术、产品有大概了解,才能把握科技的趋势。

可以看出,政策和科技二者的网状结构特性都需要很强的知识积累,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医药的复利效应特别强,需要聚焦才能做得好。这就是我们为何一直以来聚焦医药的原因。

同时,医药行业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行业,细分行业众多,相应的机会也足够多,把聚焦做好之后,才能充分把握机会。

问题:医药领域细分赛道众多,青侨阳光是全覆盖还是主要集中在某些领域?

林伟:医药中我们是所有市场、所有领域全覆盖,包括美股、港股和A股中的药品、器械、商业服务等。我们通过横向比较,综合寻找性价比更高、壁垒更高、能够代表未来以及具有巨大成长空间的业务。

其中,相对偏多的是药跟管线两个领域,因为这两个的业务模式特别适合商业化,适合孕育一些特别好的公司,所以这两块是重点。

另外,创新肯定是一个主要思路。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明显,从低端的制造向高端的创新药,药创新的迁移趋势非常明确,同时美国的前沿颠覆创新,这里面也有很多机会,所以创新药跟创新线的权重特别高。

此外,也会有一些相对特色的业务,如很多容易出医疗事故的领域,国家对这些高危领域监管严格,这其实是一种比较强的准入壁垒,我们也会布局这方面的业务。还会投资一些具有特色、规模效应强的业务,如原料药容易形成龙头集中格局,我们也会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布局。

问题:聚焦A股港股美股三地市场,青侨阳光主要关注哪些新的前沿技术?以及它们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

林伟:我们可以把创新简单归为两类:

一类是应用型创新,中国非常适合做应用创新的东西,一是试错成本非常低,二是潜在需求极其巨大,在此背景下,很容易做出物美价廉的好产品,中国在这些领域正成为世界非常关键的一股力量。

这就是很多港股的创新药或创新线的企业表现好的一个原因,在应用创新领域,中国的创新药、创新线崛起的速度非常快。

另一类是真正的底层创新,初期技术没有充分扩散时,特别考验一个国家的基础研究能力。中国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所以在底层突破这一块,中国是比较落后的,比如很火的mRNA疫苗、基因编辑这些中国企业都有,但我们此领域的技术跟国际企业相比,差距还非常大。

中国当下的优势是应用创新、改良创新的发展,基于一些历史因素或者这些企业有国际对接的需求,很多这样的公司在港股上市,A股目前还比较少,真正最前沿颠覆的技术主要还是在美股,这里会有很多黑科技,很多完全颠覆大家认知的一些技术。但是在最前沿领域,中国现在也在加速追赶,与美国技术的代差在缩小。

目前整个生物科技已经进入到第三波科技浪潮,这将会是一个非常壮观、能延续十几二十几年的大技术,我们认为生物科技正在进入基因时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问题:如何看待当前震荡期医药行业的估值?未来机会在什么地方?

林伟:假设估值用温度来表示,0度是冰冻,100度是沸腾,现在我们理解医药整体估值差不多在六十几度,有些偏贵,但也谈不上泡沫,这是整体情况。

我们之所以关注估值,实际上关注的是行业的可投性。虽然目前这个行业偏贵,但是行业的可投性非常好,这也是为什么医药行业会呈现出分化和搅动的特点。医药领域产业、细分行业众多,每一家的节奏跟业务本质不一样,所以分化明显,同时受到科技和政策的搅动。

医药又是一个极具成长性的行业,未来10年医药的成长性仍然非常确定,这主要基于人口老化、经济发展、科技突破三大驱动力,这三方面在未来10年的动能还会很强。

高成长伴随大量搅动分化意味着什么?其中一定会有大量的定价偏差。这种定价偏差实际上对研究的人来说有很多机会,可以去投资双击的机会、修复的机会,还有认知、研究创造价值的机会。

问题:青侨阳光在投资中倾向于抓那些已经掌握了颠覆性技术的公司,还是说抓正在往此方向走、萌芽成长的公司?

林伟:我们会分情况来看。如果是前沿技术颠覆的公司,我们希望看到它已经真正掌握这项技术,因为这个技术扩散很慢,比如真正把单抗做成熟、商业化的公司很少。在底层技术突破的初期,这种技术壁垒很高,我们希望在它能够突破之后,然后慢慢投它成长的方面。

还有一些应用型创新,我们会预判哪个领域是风口,会出很多好的公司,然后在好的公司里面,认为哪个公司最有潜力,我们会在产品没有出来前就会提前去布局;若产品早期或数据不充分,但我们认为它在一个很好的赛道中,这样的核心种子选手我们也会提前布局。

至于提前布局的时间,作为一家投资机构,我们需要考虑投资人的想法,我们提前挖掘价值是指一两年后应该会得到市场的一个广泛认知,而不是说可能5年10年后才会突破,所以这里的提前会有一个相对时间的要求,提前太早会非常难受。

问题:青侨阳光从开始到现在,整个发展过程如何?

林伟:成立青侨阳光之前,我们自己的收益也还不错,而且经历过几轮牛熊的验证,我们的投资体系应该是有能够为投资人创造价值的基础。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这里面做点事。

第一个,中国的生物医药其实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窗口期,就是中国的老龄化加速,然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候,大家更愿意花钱为健康做支付,中国的科技突破在加速,所以中国的医药行业处于一个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在美国第三波生物科技浪潮引领下,机遇也比较多。

第二个,我们希望能够以成立基金的方式参与社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成立初期比较谨慎,2017年在仓位较低的情况下也大幅跑赢指数;2018年上半场我们预判了同质化的竞争过程,刚开始时没有受伤,不过后半场面对情绪泛化、熊市,出现了较大回撤;2019年后布局机会显现,尤其是2020年,因为疫情因素,我们很多布局的双击机会有较好表现,所以2020年整体还是可以的;2021年则相对回归正常化。

在这个投资过程中,我们的主线思路越来越清晰,一个是聚焦医药,一个是价值策略,还有就是注重研究驱动,我们并不会根据很多信息资源去判断,主要还是基于自主研究来做判断,这些核心的思路是不太变的。

问题:青侨阳光如何筛选行业中的好公司,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标准?

林伟:我们的研究框架借用了孙子兵法中的一个概念,叫道天地将法。“道”指的是业务本质、商业模式,从底层看它到底如何运行,这是优先于一切的基础;“将”主要看企业家的胸怀、格局以及执行力等。此外,企业的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企业治理这三点则和天地法相匹配。

进一步分析,到底哪种公司拥有稳定、可持续预期的竞争优势呢?我们主要从“新、特、强”三维度筛选医药领域的好公司。

特即门槛高,很多企业根本找不到门进去,特别容易出隐形冠军,如控制严格的血制品领域;

强即规模效应领域里市场规模庞大,竞争力强大的龙头公司,其壁垒很高;

新即新兴企业,在一定的窗口期内,拥有不可替代的先发优势,如互联网社交公司,过了窗口期后已经固化成壁垒,其他公司再也进不去了。

这就需要不断布局新的创新点,所以创新药行业的搅动很多,这三种类型公司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特是进不来,强是留不下,新是在新技术跟新趋势出现初期,看得见看得懂,all in抓住的人特别少,会有巨大的先发优势,这就是我们说的道。

综合来看,好的业务基础,好的企业家,又有很好的赛道和背景,就会有很好的成长动能,在这个研究框架中再具体拆分研究。

问题:青侨阳光的投资风格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林伟:青侨阳光的投资风格比较清晰。第一主要聚焦医药,我们的本体就是医药行业的成长,医药行业有多少成长,我们可能就有多少成长;

第二是价值策略研究驱动,在行业专业性和判断上,可能我们相对行业有超额的地方。从投资角度来说,我们未来的超额收益应该来自于行业的专业性认知领域,偏向于用专业积淀,挖掘代表未来价值的这种双击机会。

当下我们的发展战略也比较清晰,坚持两条主线,其一,希望在医药领域做出一定锐度;其二,坚持以前瞻的视角挖掘未来被认可的价值机会,通过研究创造额外的价值。

问题:投资中如何控制回撤?

林伟:回撤是风险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我们要去平衡,学会接受合理、可控的回撤,同时在控制回撤时也要考虑错失机会的风险。

第一步,研究上对风险严格控制,对于风险较大的公司,实行一票否决制,这一步筛选非常严格,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第二步,研究完建仓时,会持续、分次去加,这样会有个重复决策的效应。一次决策可能情绪冲动的风险比较大,但如果分成5次6次,情绪冲动的概率就会小很多,这会让我们变得相对更理性,就是不断去反思、推敲。

第三步,很多人认为风控回撤控制是后置,但真正好的回撤控制风险应该是前置,需要提前去预防。但当回撤真正发生时,我们要有一个坦然的心态,对于值得推敲的好公司,在下跌过程中,并不是要拿掉它,反而需要加大它的权重。

本文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