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有璨:过去 10 年,我如何不受任何复杂人际关系困扰
前瞻网 · 2021-05-27 07:40:00 · 热度:加载中...
本文整理自有瞰学社创始人&CEO; 黄有璨在《非线性成长》全国读者见面会——深圳站的分享,摘取了其中部分精华内容。

作者|黄有璨 来源|有瞰学社(ID:gh_a43f58185aee)

本文整理自有瞰学社创始人&CEO; 黄有璨在《非线性成长》全国读者见面会——深圳站的分享,摘取了其中部分精华内容。

之前听说深圳的伙伴们很多都饱受职场人际关系的困扰,比如职场 PUA 了之类的。

所以我今天跟大家聊聊人际关系这个话题。

我之所以敢聊这个话题,是因为我自己在过去 10 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任何时候经历过复杂人际关系的困扰,无论是在家庭、朋友、合伙人、公司上下级关系的相处上,我总是能让我身边的关系都超级简单。

这背后,其实我对于怎么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有一套自己总结的模式和逻辑。

在正式介绍这套模式之前,我想先从两方面试着让你了解下我当前是个怎样的人——

第一,我是个表里如一的人。

你可以理解为,但凡今天我在这跟大家分享的思考,如果有些内容涉密,我可能选择不说。但我一旦跟你说了,那一定是我真这么想。

我受不了在 ABC 三个人面前有三副面孔。我只有一套逻辑,跟所有人都讲这套逻辑。我跟用户聊、跟投资人聊、跟团队聊的,都是同一回事。

很早以前我就发现有多幅面孔这个事对我来说,特别心累,2006-2008 年那个阶段,我在做销售,当时我们服务的客户很多都是大学、企业和政府科研机构。

做销售就需要去陪客户,有时候要陪吃陪喝陪聊,然后酒桌上双手交错之类的,你也需要背下来几套恭维客户的话,去称赞一下某总、某主任。

在这个状态下,我干了两三年,对我的消耗特别严重。我当时硬着头皮强迫自己,说这事你必须干,因为你没有生存的资本和砝码。

但我发现,这事对我太难了。别人干这事,只要付出 80 的能量,而我却要付出 150 的能量,特别累。

因为有了这么一段经历,我就有了明确的结论。我不是一个复杂的人,我要追求表里如一、简单真实的状态。所以我个人的沟通,一定是一套表里如一的逻辑。

这是我身上当下的第一个状态。

第二,我先把所有人假设为好人,再从中去分辨坏人。

我认为,当人在考虑自己跟外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时,会有两种最常规的模式。

一种模式是说我先把所有人假设为好人,再从中去分辨坏的。还有另外一种是我先把所有人假设成坏人,我再从中去分辨好的。

这两种基础模式很容易体现在做管理和做产品中。

举个例子,你现在在做一款在线教育产品,有用户要求要退款。对于用户退款,我们要设计一个出口。如果退款政策太宽松,肯定会有大量薅羊毛的,对公司经济利益有损伤。

那这个该如何判断呢?

当你脑海中的模式是先把人看作是坏人,再从中分辨好人。你一定会倾向于对退款机制做约束,把退款做得很严格。

但如果你先把人假设成好人,再从中分辨坏人的话,你一定会先宽松,对用户怎么友好怎么来。你会相信用户是善良的,会认可产品的价值。

我自己在每次面临这样选择的时候,会选前一种逻辑,我总是会先把人假设成是好人。

比如在定公司管理制度、管理政策的时候,我绝不会一上来就定一个特别复杂、严格的行政管理制度,约束员工的出勤、打卡和请假。相反我觉得这些在公司早期都不重要,可以都没有。

因为我相信所有员工都是好的,他们都真心想把这件事做好,真心想追求自己的成长。

这是我身上的第二个状态和模式。

看待关系:善意和价值互换

然后,我和大家聊一下我所理解的人际关系的本质。

就像我说过的,在关系这个事上,我从 2011 年后,10 年间没受到过任何困扰。

也就是说,关系这事给我带来的损耗极低,我可以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专注在思考和做事上。

我把这背后的逻辑简单总结了一下。

我觉得,想要拥有简单、正向的关系,这个事需要有两个基础支撑。

第一个基础支撑是善意。

如果你对外界所有人天然更倾向于有防御性,天然认为所有人都是坏的,他们可能会伤害你,你要从中去挑出来极少数的好人。你身边的关系就一定会很复杂。

因为你会从一开始就想象,绝大多数老板都很坑,绝大部分同事都是勾心斗角,绝大部分的婚姻关系都不可依赖。

如果你脑海中天然就是这样的认知,你会发现,当你跟别人相处时,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透露出来的就是不信任。你脑海中跟大多数人之间都是零和博弈,别人对你的关系也是有压力的。

而如果你真的想拥有一个简单干净的关系,你对关系的理解一定要先简单和干净。

关系这件事,起点一定会回归到自己身上。只有你自己有这么一个心,周边才能长出来真正干净的关系。

也就是说,要相信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好人,也相信跟很多人之间都一定能产生一些 1+1>2 的连接。

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基础的原点,这个原点可能听起来有点抽象,但超级重要。这是第一个支撑。

关系的第二个支撑是,所有的关系都可以把它理解为某种价值交换。

当你想拥有更多元的关系时,你会发现,如果你真的想拥有这样的关系,本身对你自己也是有要求的,就是说你要拥有一些多元、丰富的价值提供和创造能力。

如果你发现自己现在提供的价值不足甚至没有,那你在关系中一定是被动的。切记这句话——只有你的价值创造能力足够了,才能在关系中变得主动。

举个例子。

比如我跟忆菁(有瞰学社联合创始人)之间是合伙人的关系,我们会经常讨论接下来一起去干一件什么样的事。

但我一定总是会先想她投身到这件事里面来,要付出哪些成本。以及这件事带给她的价值够不够?如果这个逻辑确定了,接下来才是说我对他有什么要求,我需要从她身上得到什么。

所以说,我看待所有关系都会把它看作一种基础的价值交换,这是两个人关系里面的稳定支撑。

总而言之,如果你希望自己在关系中是主动且简单的。足够大的善意、价值创造能力足够强,二者缺一不可。

如何处理复杂人际关系

有了这两个基础后,如何理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呢?为什么有的人相处得好,有的人相处不好?如何理解人与人之间发生的这么多、这么复杂的事?

我觉得有三个词,可以解释人与人之间一切的复杂关系。

我把它画成三角:第一个词叫做信任,第二个词叫做同频,第三个词比较微妙,叫做缘分。

外部跟我建立联系的一切伙伴,不管说我们能不能合作,互相喜不喜欢,我都会回到这三个角度上来解释它。

这三角,信任是源头。

举个例子。

我曾经找一个行业里的伙伴来谈合作,发现谈了一段时间谈不下来。我们谈的合作方案很具体,互相的价值交换也足够,但总感觉对方有顾虑,没直接跟我讲。

后来我发现核心在于——我跟他之间的信任还不够。他还不了解我这个人的实力,还不了解我能给他稳定贡献的长期价值有多少。

如果我真的想达成合作,我得回到信任层面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建立了信任后,就需要建立同频的认知。

再举个例子。现在我在创业,想找个合伙人,有个朋友 A 是潜在的合伙人,我们也聊了有一个月,关于人生理想、家庭状态、个人追求之类的,聊了好多,酒也喝了七八场,信任是够了,但最后卡在了股份、期权和薪资上,他很犹豫。

犹豫的原因是他在自己能拿多少股份这件事上跟我可能存在分歧。

而分歧的背后,可能是大家对于“如何评估+看待自己该拿多少股份”这件事的认知逻辑存在差异,也就是大家不同频。

这时候,大家需要从技术上解决好同频的问题,比如大家各自都可以聊一下,各自是怎么判断股权股份的分配比例的。

然后可以再站到他的角度,A 要股权的背后,他图的是什么?

其实不外乎就两个。第一个是希望得到认可和尊重,第二个是要得到利益回报。

然后,你可以再聊,为什么你给 ta 的方案是能体现出足够认可+尊重的,以及再给他算一笔账,你给他的股份价值多少钱,为什么你给他的方案是匹配他当前的状态+能够给到他足够利益回报的。

这么来跟他聊,他可能才会更理解,他也能从中感受到其实他是被尊重的,两个人才能同频。所以同频这个事你得这么去聊。你要找到大家对这件事的认知差异在哪,把频道拉平。

包括很多时候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也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比如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板心里有公司业务的全景图,但新媒体运营看到的业务目标就只是要涨粉。还经常抱怨老板为什么不支持我新媒体涨粉?我涨个粉老板为什么看不到?

因为,从整个公司的角度来看,涨粉并不是那么重要,涨粉能给业务带来什么具体的价值才重要。

讲完了信任和同频,最后我们来看缘分,缘分这个事它很微妙。

我对待自己身边的合作伙伴有一个超级简单的逻辑。

如果我们之间有信任,聊起来也同频,然后我们曾经至少有三次机会合作,但三次都没走到一起,我就觉得,大概我俩没缘分了,此后咱也别刻意去想合作了。

过去生涯中接触过的这种合作伙伴或投资人,我都是按这个逻辑去处理的。我跟你之间,曾经先后错过了三次合作机会,那之后咱也别聊了。

咱可以保持做朋友,江湖相望,彼此祝福。

最后,总结一下我看待所有关系的逻辑——

我在跟其他人协作的过程中,先想我跟他之间有没有信任。很多人都说自己跟老板、同事之间关系纠结,那就请先回到一个基本点,你跟老板和同事之间有信任吗?

如果没有信任,为什么不先建立信任呢?如果两个人之间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还怎么沟通。沟通完很多时候还是貌合神离。

我在过去的打工生涯里,每进入一家公司,在自己的前 3-4 个月,甚至前半年时间里,给自己定的第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先跟老板建立信任。

前半年时间里,如果这件事没有解决好,我觉得我大概不能向老板索取任何东西。我建立信任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我要能用行动证明我愿意为了老板和公司付出,也可以为我的老板和公司稳定的创造某种价值,并且这种价值双方都要认可。

哪怕一开始我能力有限,但我真的愿意吃苦,真的愿意干的比别人多,真的愿意不计回报想要为公司奉献,我要让你看到和认可,然后我们之间就能有一些基础的信任了。

当我跟老板建立了基础的信任后,我会逐渐进入到这么一种沟通模式。

我会跟老板聊:

不管是对你个人还是对公司,你最看重的是什么?我能在其中贡献一些什么样的价值?

我有些什么样的需要,需要你怎么帮助我?

我会把我跟他的关系,拉回到这么一个最简单的价值交换。

如果我们之间的价值交换不成立,我就回到这三个层面来想。在这三个层面各自做一些努力,解题。解了好几道题,如果还是没缘分,散题。

以上就是我自己极简去看待人际关系的模式。这也是在过去 10 年以来,我自己未曾受到过任何复杂人际关系困扰的,我觉得最本质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有瞰学社(ID:gh_a43f58185aee),作者:黄有璨

本文来源: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