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周期后,金融科技如何再迎“暖春”?
投中网 · 2021-05-19 14:51:56 · 热度:加载中...
金融领域的创业离钱比较近,有很多反人性的东西存在。对投资人来说,需要与创业者共同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底线,追求企业长期稳健的发展。

P2P破裂后,金融科技下半场的机会在哪里?风险投资人还有哪些机会?

5月12日,“第15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在联创资本管理合伙人朱一凡的主持下,君盛投资合伙人朱志豪、InnoVen Capital 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曹映雪、清源投资总经理潘海峰、领沨资本创始合伙人马宁、招商局创投董事总经理李忠桦、深圳担保集团副总经理蔡涛、伟高达创投创始合伙人季淳钧,这8名行业大佬投资人,做了主题为“金融科技再迎‘暖春’”的探讨。

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到底有什么变化?多位投资人认为,经过一轮周期发展,再加之疫情催促了各个行业数字化和无接触化,以及国家推行整个金融产业IT服务商的国产化,行业在变化中也出现了新的机会。在他们看来,科技上的突破,和金融业务具体结合,真正地提升了金融的效率和价值,便是值得投资的切入。

具体有哪些机会呢?一是在大政策的背景下,资管、财富管理、证券、保险科技、银行科技等都有机会。另外包括金融安全、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是重点的方向——简而言之,便是SaaS+Fintech。各行各业有金融的需求,有数字化需求,具体的交易场景融合数据和技术,会衍生出很多新的金融场景。

除此之外,投资人还认为,金融领域的创业离钱比较近,所以有很多反人性的东西存在,对投资人来说,需要与创业者共同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底线,追求企业长期稳健的发展。

以下为巅峰对话实录,由投中网整理:

在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有哪些机会和交易点?

上海联创 朱一凡(主持人):非常高兴和大家坐下来交流分享,我们今天的圆桌论坛主题是金融科技再迎“暖春”。按照规矩,我们先轮流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是朱一凡,来自上海联创。联创资本是上海老牌的投资机构,1999年在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和经贸委引导基金的牵头下成立,目的是扶植中国本土的创新创业公司。目前已经走过了20多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君盛投资 朱志豪:大家好,我是朱志豪,来自深圳君盛投资,君盛是一家聚焦早中期科技投资的VC。18年来,我们一共投了100多个案子,其中有20多个IPO,10多个被并购的项目。我们进入金融科技领域非常早,2004、2005年股权分制改革的时候投了一批持牌的机构,2012、2013年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投了持牌的支付公司,2016年后,循着科技驱动金融发展的逻辑,我们在To B的金融科技领域投了20来家公司,2020年在该领域有6次出手。

InvoVen Capital 曹映雪:大家好,我是InvoVen Capital的曹映雪。我们总部在新加坡,主要致力于早期投资,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内,投了不到两百个项目。2017。在年,我们开始投资国内的项目,包括信贷领域等细分赛道的国内的中小金融公司,包括钱方(音)支付等支付领域的公司,包括九张云集(音)、敏锐数据(音)等AI赋能领域的公司,同时我们的投资范围也覆盖了保险科技,车车、保准牛(音)是我们的portfolio。

清源投资 潘海峰:大家好,我们是清源投资,是清华大学研究院下面的机构,属于国有团队办的投资管理公司。我们的定位是VC,原来主要投资科技类的中早期项目,现在按时髦的说法是投硬科技。我们规模不大,70多个亿,主要专注金融科技方向的投资,我个人理解是,金融科技是为金融服务的公司。

领沨资本 马宁:大家好,我们是领沨资本。我们投了30多个科技公司,比如人工智能企业第四范式,并持续关注区块链、保险科技等趋势。综合来讲,我们投了将近10个细分赛道,且每个赛道都有领先的项目。

招商局创投 李忠桦:我叫李忠桦,来自招商局创投。招商局创投是招商局集团的CVC企业创投,我们的投资方向就是金融、园区物流、地产。别人投金融科技是看好这个行业,我们投是因为我们集团的主业就是金融,所以这要求我们要投很多给主业赋能的科技项目。

这五年内,我们投了一百多个项目,一大半与金融科技相关。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小业务是母基金,投了30多个GP。在金融科技领域,我们和领沨资本的马总合作很多,我们是他们的LP,也一起投过很多的项目。

深圳担保集团 蔡涛:大家好,我是蔡涛,来自深圳担保集团。深圳担保集团是深圳市政府成立的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深圳投控。我们已经有22年历史,以担保为主业,持有涵盖担保、创投、小贷、融资租赁保理和典当等六块牌照。

过去我们为大湾区4.2万家企业提供了6300亿的金融服务。创投也是深担保集团一块非常主要的业务,我们投资的企业主要来自于自己服务的客户,尤其是在芯片、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细分领域,我们做了大量的投资。这两年我们在研究金融科技,我们自己也是金融服务平台,所以今天过来参与讨论,看看我们在金融科技领域有怎样的发展空间,谢谢大家!

伟高达 季淳钧:大家好!我是伟高达的季淳钧。伟高达成立于2005年,是一支全球化的基金,目前管理了6只美元基金,一只人民币基金,主要投早期硬科技类的项目。我们对硬科技的定义范围比较广泛,包含AI、大数据、生物健康医疗、新能源、环保、清洁技术等领域。

最近我们也新成立了SPAC业务。年初已经有一家公司通过SPAC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今年也还会有2个SPAC上市,各位有优质项目想和上市公司并购的,我们可以接触一下。

今天圆桌的主题是金融科技,我们在这个领域也有一些投资,也交过一些学费。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趋势中,一方面是提供科技服务给比较传统的金融机构,一方面则是各个国家的监管部门在陆陆续续地发出数字支付的牌照,所以待会儿也可以分享一下这件事。

上海联创 朱一凡(主持人):感谢七位嘉宾的自我介绍,总体听下来有两个感受:一是覆盖面广,与其他的Panel不一样,既有国资又有民营还有外资的,有做纯股权的,也有做风险业务的,既有GP也有LP。二是7位当中至少5位来自于深圳,大家知道这几天深圳大面积延误,今天人还这么齐,不容易。

“金融科技”这个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最早由沃顿商学院提出,其后经过JP摩根和花旗银行,市面上才慢慢传播。作为舶来品,金融科技行业在中国经历了发展高峰,也进入过低谷,现在进入暖春。各位嘉宾能否分享一下,在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有哪些机会和交易点?

君盛投资 朱志豪:其实金融科技在中国不是一个新词。1992年,央行就有了金融科技司,这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科技传到大家的耳中,慢慢变成一个热词。

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金融科技行业有什么样的机会?我们认为可以从政策、技术和需求三点来分析,这三点共同叠加,驱动了行业的发展。这里面政策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看这个行业的投资机会时,我们会将政策当作重中之重看待。

总结一下,我们认为有几块投资机会:

首先,在大政策的背景下,像资管、财富管理、证券科技、保险科技、银行科技等都有机会。

国家资本市场改革,机构化、净值化、智能化加速,包括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这对整个行业的基础设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具的需求也就出现了。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布局,比如说2020年我们投了一些做极速交易系统的公司,为行业提供新的基础设施。

其次,在人口老龄化趋势、社保压力加大、人们保险意识提升等背景下,随着技术、IOT的发展,更多的数据被收集,在保险科技领域也有很多的机会出来。

在银行场景里面,我们认为大的逻辑是银行配置资产投放的转向。过往在中国,银行资产的锚主要就是地产,但是未来是不是有更多的资金往企业和个人走,这里面的转型或许也会带来机会。

而从技术上来看,大家谈得比较多,ABCD,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包括隐私计算去服务金融机构,也是机会。

另外,包括金融安全,也有很多机会。现在讲数字化、智能化,但是当所有的业务、所有的数据都上线以后,这里面的安全问题不容易忽视,所以这个细分领域也是重点的投资方向之一。

还有一个重要领域是Saas+Fintech。为什么讲SaaS+Fintech?一方面各行各业都有强烈金融的需求,另一方面需求会倒逼行业做数字化升级,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数字化同步推进,场景、数据、技术会进行融合,这里面会衍生出很多新的金融的场景、业务,也会有很多的机会。

刚才所说都是To B领域。在TO C领域,我们目前没有布局,未来会沿着合规的持牌的路径去寻找一些公司。

InvoVen Capital 曹映雪:什么叫金融科技,我一直都在深度思考。我算科班出身,是计量经济学的博士。我先考虑的是,到底什么是金融,其次是金融科技在金融行业的细分领域里面有哪些创新。

金融的本质是流通和风险定价。无论是保险、银行,还是其他的细分领域能够真正提供效率的点,无论是赋能传统的金融机构,或者是有独特的方式并凭借自身的牌照开拓业务,都是我们关注的。

此外,金融就像其他所有行业一样,需要解决的是获客,中间的运营效率、最后的供应链等环节。也因此,在一些线上的渠道是否真的能降低获客成本,在流通的环节,无论是低代码或者是PaaS的平台,能否真正提高效率,是我们关注的。

我们机构是布局亚洲的平台,所以我们也看中金融企业出海的机会。过去几年,中国金融行业聚焦了最高精尖的创业者,中国团队去东南亚、印度和美国创业,我们也在关注,并在这个领域投了几个项目。

清源投资 潘海峰:金融科技类似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金融作为非常古老、传统的行业,当然有些科技为金融服务,能够提升效率等。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问题。我们除了投金融科技,也投其他方面的项目。比如说我们投了一个工业互联网相对底层技术的创业公司,因为和消费互联网相比,工业互联网有实时性、可靠性和确定性等一系列的需求。有一次我们讨论问题时,有人说其实金融行业对此也有需求,尤其是一些衍生品交易、期货交易等,对速度要求之快甚至到了纳秒的级别。而这对速度的要求非常之高,总不能它都交易几次了,你的指令还未到。

我想说的是,科技突破要和金融业务具体结合,要能够实际地提升金融业务的效率和价值,才会真正变成一个值得投资的点。

领沨资本 马宁:几位嘉宾讲了金融科技的意义,我非常同意。因为金融本身是非常大的一个行业,金融科技也是为了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提高消费者和中小企业获得金融产品的可获得性,让价格起到了好的作用。

从全世界来看,过去五年,金融科技是一个非常热的投资赛道,尤其是最近两年,全球涌现了不少金融科技领域的独角兽。美国明星基金经理Wood女士在二级市场也有布局,她成立的ARK invest设立了聚焦金融科技的基金,收益率跑赢了市场。

过去两年,中国的宏观经济经历了非常多的曲折,包括新冠病毒的影响,但很多的赛道在疫情期间反而逆势生长,比如前两年我们布局的5个细分赛道就表现得非常好。

To C方面,疫情期间中国老百姓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加大,如保险科技等。从投资方向来讲,我们主要是寻找保险科技价值链条里最重要的部分,比如说健康保险,以及健康保险的营销、反欺诈等,所以也投了像爱云宝(音)等头部企业,发展非常快。

另外,P2P破裂以后,投资股票和基金的需求增加,我们也投了互联网券商,相关线上教育等发展快的领域。

疫情同样推动了金融行业和其他各个行业的数字化和无接触化的发展趋势。另外国家也在推行金融产业的IT服务商的国产化,无接触化再加上国产化促进了非常多To B企业的发展。很庆幸,在人工智能方面,我们布局也比较早,比较多,所投项目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前三名,发展比较快。

区块链方面,我们在国外和国内也有布局。区块链可以保护数据隐私。中国数据保护比海外国家晚一些,但在应用方面也是领先全球,所以这里面也产生了非常多的To B机会,整体来看,金融科技是非常大和非常宽的赛道,能投资很多前瞻性的赛道。

招商局创投 李忠桦:前面嘉宾讲了很多的观点,我个人觉得现在的金融科技怎么投,投资人之间基本都有一个共识,就该这么投。我和大家揭揭短,讲讲我们交过的学费。

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有什么变化?最大的变化在2016年。当时如果开这样一个论坛,上面只有一个穿西装的,剩下的都穿休闲衬衫。但今天基本都穿西装了。

之前的互联网金融,偏正式的结构就是一帮互联网的人过来干金融,没有金融牌照,现在是干科技,为金融服务。过去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结果很多人成长迅速,但其实它也没有想到很多当下的风险。可能现在投资机构都不承认,但是当时没有投P2P和现金贷,都不敢说话。那时候我们真的不敢投,我们是有底线的,只投了一个To C做现金贷的,也是助金贷,这帮人首先不光在中国干,还全球干,也是因为它守住了底线,现在为止这家公司活得很好,不仅在中国赚钱,也在海外赚。

金融向实投什么?投To B,我们投了6个金融供应链相关的初创公司,基本上用赛道打法覆盖了。今年已经有一个公司在香港上市,中企云链也往那个方向发展,另外几个也是发展得挺好。

现在不同了,谁都已经服了。你说我是服务大V的,我只是供应商然后再一个个的项目打单,这是很苦逼的活,以前的人干不下来的,现在我们投的团队基本上是大公司的老炮儿,知道怎么为To G、To B的大型机构服务,之后讲灵活多变和创新。我看到的变化是我们投资标的基因成色发生了大的变化。

深圳担保集团蔡涛:关于这个问题,前面几位嘉宾的观点我都赞同,我就深圳担保集团说下自己的感受。其实从金融科技而言,我们集团有6块深圳地方金融局的牌照,之前还有一块P2P牌照。但在2017、2018年,当时整个国家包括深圳市政府开始对P2P进行监管,提出能退就退的政策。当时我们认为P2P是很好的产品,因为我们每年服务的客户在深金所平台上发布产品都是100%有资产相对应的,所以深金所的产品一推出都是秒光的,内部同事都要求家人买我们集团的P2P,但因为是国企,响应政府政策所以就停掉了。

2018年我们把深金所改名“中小单科技”,负责深圳担保集团的其他6块牌照的相关的科技业务。针对这个业务,集团也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上半场金融科技主要是ToC的业务,下半场从公司实际需求上来讲,ToB的需求是非常多的。

平安集团已经将其Logo从银行、证券、保险改为“金融+科技”。由于疫情的原因,银行的小微业务,以往都是通过线上操作个人业务,现在很多银行的小微业务已经往线上操作了,我们担保业务和银行业务是相似的,它是可以授信的。上亿元的授信基本上没有几个银行在走线上的。大家提到的保险也好、个人业务也好,这些都是ToC的。

现在我们自己心理也是非常急迫,想把我们的担保和授信业务尽量在线上操作,从项目经理担保而言,一个项目经历管15-20个户,工作量是非常大了。如果我要签约,要到企业的现场去,可能银行要进行拍照,还要留下相关证据的过程,所以我在这里提到一个观点,上半场是一个ToC的战场,下半场是金融科技ToB的业务,这个是我们集团非常迫切的一个需求。谢谢大家!

伟高达季淳钧:2020年年底,我投了一家数字银行的新项目,创始人是欧洲第一家数字银行的创始人。这位创始人是银行老手,一直在做在银行的创新业务,他跟我说今天银行界大的创新可以描述成金融科技,现在算起来不像什么大科技,但是当时想起来蛮轰动的事情。

提两个技术:第一个业务是帮助某家银行做电话银行的服务;第二个业务是取款机,在没有取款机的那个时代,这也是很轰动的事情。今天的金融科技解决了金融行业实实在在的问题,并不是一个颠覆性、改变这个行业规则的一些事情。

其实我觉得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有一些颠覆性的问题,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挑战,也对金融监管部门、各国也会带来挑战,那么怎样面对这些新兴的事情?如何给初创公司带来机会?

第一个是要明白嵌入式金融是什么?它是非金融机构提供金融,就比如说阿里搞金融服务,腾讯搞金融服务,苹果和高盛合作发金融产品,都是一些市场上很新兴的事情。这些事情改变了什么?你想想金融机构基本上是什么?拥有客户和资本,把资本打包成产品提供给客户。

但现在这些企业就说客户在我这里,已经不在金融机构了,逐渐地大家看到了金融机构对客户会有一定的变化,金融机构主要提供金融产品给客户。那资本又是怎样来的呢?资本实际通过很多的金融产品散掉了。所以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夹在中间,客户不是他的,资产不是他的,那么他们该做什么?这是市场5—10年会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该怎样迎接它?该怎样把握机会?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会有怎样改变?如何在新的金融世界生存?

第二个就是区块链,最近一年区块链很大的趋势是去中心化的金融,也就是Defi(去中心化金融),在做传统交易的时候,往往传统金融行业有做市商能把这个流动性稳定住,把价钱稳定住,但在Defi的圈子里,这些事情都是智能合同解决的。如果都是币圈的投资商我愿意做这个。

头部公司被约谈之后,行业怎么办?

联创资本朱一凡:总结一下,刚才有一点大家说得很好,科技+金融,还是金融+科技很关键,互联网金融出事了,但是金融互联网化是大家欢迎的。

下面一个问题是针对咱们的马总,大家知道最火热的话题是金融科技公司在科创板的IPO,蚂蚁金服约谈了以后,京东数科撤回材料,然后合并成立了科技集团。马总又是京东科技集团的投资人,问题给到马总。

领沨资本马宁:我理解国家的三个导向:一是反垄断,不希望有一些公司特别大。的确有一些互联网的公司,或者科技公司用补贴占领市场,这块国家还是坚决反对的。

第二个所有的东西都要透明化,支付和贷款,支付和基金等方面要切断。

第三个是牌照,做金融业务就要牌照,所以从角度,我们也是反思了一下对投资Portfolio的影响,这小公司、科技公司是好事,因为他们不用担心大的互联网公司赢家通吃。所以对整体创业创新大环境是好的。

然后回归本源,如果是科技公司,像我们投的人工智能公司,原来100%是金融企业,现在40%是金融企业,准备上科创板,发展也很快。如果本身是金融属性比较强的公司,那以后不要上科创板,上主板还是有退出的机会,总体上我们拥护政府提出的政策,这对小公司来讲还是非常好的事情。

联创资本朱一凡:大家对京东撤材料重整以后再上是非常期待的,除了京东,还有一些公司在海外旗下都是有牌照,这也是看好的一个方向。

第三个问题是金融科技,在座的都或多或少投了一些互联网金融的公司。现在存活下来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转型,为了拥抱监管,在对传统的金融机构做服务,做2B的转型。我们挑选三家VC,请他们来谈一谈这些互金公司的2B转型,请朱总、潘总和季总。

君盛投资朱志豪:这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做TO B转型,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被动的,一方面是主动的。

被动转型是因为它被监管、被控制规模、被限制杠杆或者是他本身非持牌,不能干这个业务。但是它有很多的流量消化不掉,只能做这样的2B输出。

主动转型则是指,这些公司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很热的时候,在一级市场估值很高,而一级市场只有做多机制,没有做空机制。而他们到美国上市以后,所有的东西被扒开看得很清楚,这就是金融业务,那金融业务估值都不高,所以这些公司面临比较大的压力。怎样提升自己的估值?就要讲科技的故事。科技的故事就是To B、To传统的金融机构,将自己的能力做输出,不管是流量的能力,反欺诈的能力还是风控的能力等等,去做这样一些输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这些公司来说,还是要因时、因势和因自己的核心能力和自己的资源禀赋去发展,如果在To B领域能扎得更深,或者如果能去持有更强的牌照,再把能力输出,去做开放生态的话,这些公司未来也是有机会走出目前面临的困难。

清源投资潘海峰:我把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结合起来回答。蚂蚁金服这个事情影响很大,对我们有直接的影响,蚂蚁停止后,科创板前一段时间出来指引,对金融科技公司限制上市。我们有一个公司就是金融科技类的公司,已经过会了,注册就迟迟不出来结果。

我个人非常同意马总所说的,国家有一些考虑,我的观点是金融和科技还是有所区别,金融行业反垄断也好,金融牌照监管严格也好,这个没问题。那么在IPO和科创板的规则下,限制金融科技是不是可以做区分,对于金融类的可以限制,但是对科技和对金融赋能的企业是否可以明确地上科创板,这是我的一点希望,补充说明一下。

另外从企业本身来说,金融科技还是要有风险控制的意识,或者是边界意识。我们投的上海的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讨论过要不要拿支付的牌照,有一段时间是说要不要做现金贷,那时候现金贷挣钱厉害,还有征信的牌照等,后来企业讨论来讨论去,还是回归科技和科技服务的本质,做好技术本身,为ToB做好服务,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就是得自己定位好,要有风险意识。

伟高达季淳钧:我觉得金融科技公司分两大类型,第一类就是帮助金融机构开拓新的业务的,这一类的企业和客户比较容易谈;另一类是优化和解决他们技术上的问题,这一类的企业,按照客户的需求不一定买单,客户可以说我知道这个问题,但是我的毛利足够Cover这个问题,所以不会花太大的精力解决。像第二类的企业,它所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优化的事情对客户来说是多大的痛点,其实还是一个比较需要注意的事情。

前一阵我投了一家保险科技的公司,它在医药保险方面证明了可以降低接近15%的成本。也就是毛利增加了15%,客户愿意买单吗?客户说我更愿意买技术,将收入增加20%—30%,我觉得大家投资的时候还是稍微分一下类。现在的保险公司在琢磨,所谓的回到互联网科技金融的时代,就是各自的监管部门发数字牌照,作为初创企业能否得到这些?监管部门发数字牌照的时候,资金的需求来得不那么大,那么是不是就该给他们一个机会。

举一个金融行业之外的例子,当时小米做的是互联网手机,做的事情是卖OS,不是卖互联网手机,但是手机厂商不买单,雷军说你们不买单,我去做,这样就成就了现在的小米,那科技公司就琢磨着保险不买单,金融不买单,那我自己干就算了。

联创资本朱一凡:现在最火的另外一个就是央行的数字化货币出台了,然后还有一些用于工资结算。关于数字货币有没有和大家分享的?

领沨资本马宁:数字货币的产生,受Facebook Libra的影响,因为中美关系的问题,中国也是担心美元在全球霸权的事情。我们可以认为数字货币是中国政府很好的科技创新,是把货币进行电子化。但是中国的数字货币和海外不一样,它是中心化的系统,也没有用区块链,海外像比特币和Defi是去中心化的市场,我们苦苦搜寻了数字货币所能带来的投资机会,发现没有什么投资机会,它就是政府的,不是一个市场化的东西。

投资方面没有太多的影响,对支付格局的变化是有蛮多的影响,数字货币使得银行通过App的话可以离线支付,这比支付宝和微信更加方便。在引领程度上,数字货币的产生可能还是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包括银联,互联网两个巨头做挑战。目前胜负还不一定,因为谁能抓住老百姓生活的场景和支付的质量,包括数字货币的支付和二维码的支付,这个是最后在中国市场取胜的关键。

联创资本朱一凡:我们的数字货币并未用到区块链技术,币圈听到以后很快涨到了,虽然中国的数字货币没有利用区块链技术,但是学习到了内核。中国的人民币数字化也是有创新的,它替换了6万亿M0当中的一部分,但还是有很多的老年人和小孩没有手机,需要保证流通性。

最后一个话题是人工智能在量化投资的应用,这一话题给到朱总,因为他投了一些人工智能对量化交易改善的投资。

君盛投资朱志豪:量化投资是传统的话题,最近几年随着AI的兴起,前几年很多人提出让AI在量化投资里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几年跑下来,发现实际的情况并没有那么好,特别是在美国、在海外很多做模型的发现跑下来没那么好。

我谈一谈从一级市场的角度,我们看看哪些地方存在机会:

第一块是另类数据,AI与另类数据的结合。传统的量化更多的是利用公司的财务数据、行业的数据,包括股票的量和价的数据来做模型。AI出来以后,我们可以用更多的非结构化的数据,新闻数据、舆情数据、评价的数据、视频、图片等数据去建模做分析。相当于在建模过程中输入的数据维度多了,再用AI建模,这些数据都是可以影响你的投资结果。我们有投卫星遥感的公司,卫星在天上拍照,通过数据建模,可以指导做大宗农产品和期货交易,去服务对冲基金。

第二块,因为数据的输入变了,所以你数据处理的机制和底层的基础设施也得变。比如说传统方法没办法处理图片、新闻和评论等数据,那你要有新型的数据库;然后量化对速度的要求很高,可能需要专门的芯片去做加速;包括需要有很大算力的池子来服务整个计算,包括新的算法也要用起来。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二块机会。

第三块机会是智能投顾,但是这个机会我们看下来,感觉不一定是在创业公司上,目前看得还不是很清晰。这块市场非常大,国内上亿的中产,他们有大量的理财需求,但是他们没有时间,国内又没有这么多专业的人来服务他们,所以智能投顾我们觉得未来会迎来一些发展。监管也在这块陆陆续续地出一些政策指引。

所以AI在量化领域我们看到的可能这三个领域会有一些机会,我们也会持续观察这个领域的发展。

联创资本朱一凡:关于量化交易、智能投顾等做了分享,在量化上我做一个补充,刚有朋友问我关于量化交易,主动投资以及AI在这三种的应用有什么区别,本质上来说他们都在追求α,交易不多的时候通过心算,也可以在大脑中有一套算法,量大了Hold不住系统化让别人赋能就变成了量化交易,量化交易追求的α的路径不只一条,怎样找到最优的α,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

最后请7位嘉宾对金融科技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分享。

君盛投资朱志豪:我觉得金融领域的创业离钱比较近,离钱太近了,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反人性的东西,给创业者的建议是要坚持长期主义,坚持一些底线,然后去追求企业长期稳健的发展。

InnoVenCapital曹映雪:在座所有的投资人都是金融从业者,所以我希望在金融科技这个领域里,无论是从投资端,还是从企业端,都能拥抱创新,用更多、更好的产品或者是更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去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清源投资潘海峰:在这一领域里面,因为涉及到金融,国家必然会是监管。个人希望国家监管相关的政策,一个是越来越明确,或者是更加明确,另外也要更加贴近业务和现实的情况;另外从创业公司来说,我觉得个人要明确定位,考虑好风险边界。

领沨资本马宁:从各个行业对比来看,金融行业本身是使用数据最多,最复杂的这样一个行业,所以科技赋能金融行业是一个投资永恒的主题,而且金融行业非常大,因此金融科技投资的机会也多。

招商局创投李忠桦:如果我戴财务投资人的帽子,那肯定是说金融科技好,如果我戴产业投资人的帽子,那就说金融科技对我们的金融主业有Information的创新效果。产业互联网和产业交易平台,以后一定是所有金融机构能够通过投资的方式与这些产业平台产生一个强耦合,那才对主业金融的机构有这很大的作用,而不是金融科技。

深圳担保集团蔡涛:科技服务金融、科技服务实体企业,我们愿意做时间的朋友。

伟高达季淳钧:市场是在经历颠覆性的改变,把握好机会。

联创资本朱一凡:感谢七位嘉宾的分享,谢谢!

本文来源:投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