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见未来大会专区 | 韩旭:5G与电力的“那些事儿”
一刻talks · 2021-04-01 20:30:00 · 热度:加载中...
作者 | talk君图片源于先见未来大会2020完整版视频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一刻talks”App

作者 | talk君

图片源于先见未来大会2020

完整版视频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一刻talks”App观看

今天talk君要跟大家分享来自一刻talks先见未来大会2020【5G】专场嘉宾、无人机准独角兽,中飞艾维副总经理韩旭的演讲。他与大家分享了5G结合无人机,在电力安全生产方面是如何提供安全生产保障的。

一刻讲者

韩旭

中飞艾维副总经理

“我们生产的无人机不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无人机,但是我们一定是最适合电力巡线的无人机”

#视频有删减,建议下载“一刻talks”app观看完整版

大家好,我是今天一刻talks的一名讲者,我全名叫韩旭。

每一家公司实际上都有自己的基因,我们的基因更多是来自于我们的电力行业。像我们学校一般毕业之后,基本就是两个方向,一个就是加入了电力系统,成为一名国企员工。另外就是服务于电力行业的这些企业。2014年加入(北京)中飞艾维,中飞艾维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因为什么?因为基因。中飞艾维的创始人曹总跟我实际上在大学,我们是一个宿舍的,就是上下铺的兄弟。他毕业之后就是先进了国家电网北京供电局,干的就是巡线的活儿。2003年从国网离职,出国深造,后来把国外的这种有人直升机的业务就引入了国家电网。然后曹总没有再选择二次回体制,而是创办了无人机公司,用来解决什么呢,用来解决我们电力巡线难的这个痛点。

实际上在2009年公司成立之前,当时在电力系统里面是没有无人机的这种巡线方式的。就是人拿着望远镜走到塔底下,然后去看塔上,低的有几十米,高的有百八十米,根据电力杆塔的电压等级来决定的。

而中国的输电线路,我们按电压等级来说,110千伏以上的输电线路有多少公里呢?150万公里,而传统的人工巡线要求什么呢?按照原来的电力规程来说,一段线路这一年要巡检12次,也就是说一个月要巡检一次,那150万公里乘以12次是多少呢,就是1800万公里。

据粗略统计呢,中国所有的公路,国道加一起总长是多少呢?是五百万公里。也就是说中国电网一年巡线12次,也就是说整个把公路巡三圈还带拐弯的。而过去几十年采用什么方式呢,就是这种人工的方式,拿望远镜去看,而且百分之八九十都在崇山峻岭当中,甚至还有所谓的湖中塔,就是我们说的巡线的时候你得开船去。所以这种方式巡了几十年之后,它有很多的痛点,第一,我刚才说输电线路太长了。第二来说,人工巡在地面经常会受到距离、角度的一些限制,你没有办法准确的、有效的对输电线路的杆塔去进行观察。第三来说,它是没有办法进行可追溯性的,你没办法追溯。

所以等到2009年之前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新的问题在于什么呢,当时最早几十年前,人工巡检都是,比如我们系统里面农电工的、技校的系统子弟,对学历要求不高的,当然这些老师傅工作几十年,经验确实非常丰富,都是专家级的,但是这些人陆陆续续都退掉了。但你现在再看,电网招人都是什么标准,我们2001年毕业的时候,本科至少还能进国家电网总部,就是西单的国家电网总部,就是我们同学至少本科毕业还能进去,你现在这大门你都迈不进去。所以你让这些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然后去做一线的巡线的活儿,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愿,就是主观意愿很差,而且旱涝保收。也就是再过几年,巡线的岗位就消亡了。如果你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迭代的方式的话,以后就无人可巡了,但是你无人可巡的局面,虽然说你的巡检频次不高,一个月巡检一次,但是如果出现事故的话,它可能是不可逆的或者是非常巨大的损失。举个例子,一个500千伏的杆塔,如果出现了倒塔断线,一个二级城市一半的负荷就没了。

所以说如果出现无人巡的一个局面,出现我巡检不到位的局面,会留下很大的运行安全隐患,而电网最主要的KPI就是安全。所以我们在2009年的时候,当时把无人机应用引入了中国的三大电网,做了0到1的事情,后来陆陆续续我们又推进了这种无人机运营服务外包的方式。但是在当时2009年的时候,行业里面没有所谓的无人机。当然我们生产的无人机不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无人机或者一定不是全世界最好的无人机,但是我们一定是最适合电力巡线的无人机。

结合我们现在这种物联网的概念,比如叫感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就是我们数据采集端分为三个阶段,1.0刚才讲了,我需要人把飞机抱到现场,需要人操控飞机,但是这个数据不是标准化的,叫千人千样。感知层2.0是什么呢,我们通过对电力杆塔的这种激光的三维数据的扫描形成点型数据的模型,然后我们通过算法在模型上规划出来一个标准的飞行路径。这些虽然还是需要人抱着飞机到现场,但是再也不需要人拿遥控器去操控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人了,而且我采集的数据是标准化的。第三步感知层3.0就讲到龙巢系统,就给无人机搭一个窝。

平时我们把巢体建在我们的电力杆塔上面去,无人机平时是住在这个窝里的,有电出去干活儿,没电就回来充电,然后还能把数据通过我们现在结合5G技术,高速的,时时的回传到我的后台来,所以这是感知层要做的事儿。平台层呢,当你有大量的数据采集之后,现场有太多的人去飞飞机了,我有很多的龙巢在现场布置,然后我还有很多设备在现场,那我就需要一个综合的管理,叫无人机管理控制平台,就是真正意义把我前端的软件和硬件去打通,然后实现完全的无人机作业全流程的可管可控,做的是这么一个事情。包括中间还有缺陷管理、成果管理、知识库管理、工作片管理,甚至我空运审批的管理都是在这里面的,所以这是一个完全平台层做的事情,做的是什么,就是叫数据管理。

应用层解决的是数据分析的问题,数据分析实际上来说呢,如果你前端有大量的数据,你不去消化,我的数据出口就有瓶颈,那我前端所有采集的数据没有赋能,就任何意义都没有了。

谈到5G结合的这种应用场景,我们可以让现场的数据第一时间,时时的就能够传输到我们的后台系统,让我们在后台对我前端所有的数据可以进行时时的修正。

这十一年来我们做了很多无人机的迭代应用,利用无人机结合5G等智能手段进行数据采集,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来推动传统产业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升级,这个不光是我们的使命和愿景,更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

所以作为一个从业者,无论是情怀也好,初心也好,我们都要为我们能够在这个时代当中,能够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的这种变迁,作为一个亲历者和实践者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我的分享完了,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

赶紧关注视频号@一刻talks吧!

别忘了给喜欢的内容点赞哦~

往期精选

★对话许知远:社会的焦虑,和人文传统的消失有关

★马斯克只高兴了8分钟

★被“异化”的岂止外卖骑手?还有都市大部分的“狂奔者”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一刻talks”App观看完整视频~

本文来源:一刻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