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谷 | 2021医工十大前沿方向发布 全国领军高校医院论道医工交叉
雅瑞资本 · 2020-12-29 16:30:04 · 热度:加载中...
医工交叉创新是医学与工程思维的交叉、融合与渗透,是未来经济产业、前沿多学科基础研究、高端人才培养等领域的重要

医工交叉创新是医学与工程思维的交叉、融合与渗透,是未来经济产业、前沿多学科基础研究、高端人才培养等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全国乃至世界战略科创中心的必争之地,其需求广泛、前景广阔,而北京市完全具备相关优势资源,在医工交叉赛道极富竞争力。

明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医工交叉创新创业的机遇与难点等问题,在国家卫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人民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关村智友天使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关村“医工交叉创新创业谷”(下称“医工谷”)创新创业论坛于2020年12月26日顺利召开。由于疫情防控,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上吸引超7000人次观看。

宋纯理:医工交叉建设“健康中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宋纯理表示,我国医疗健康市场在“十四五”期间预计突破12万亿元,各医院和高校更要切实加强医工交叉,融汇资源需求,加速创新项目的转化落地,建设“健康中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宋纯理

赵罡:优势医工打造中国“硅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罡希望,医、政、产、学、研各界在前沿科技、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超前布局,发挥中关村顶尖科研、医学资源优势,推动医工交叉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创新产业的发展,共同打造出中国的“医工硅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罡

何建吾:推动海淀医疗健康产业发展

中关村科学城产业促进二处处长何建吾在致辞中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间有一座天桥相连接,正如今天的“医工谷”,链接着医工合作之间的创新转化桥梁。

“医学创新来源于临床需求,只有医生先确定创新命题,新技术才能找到用武之地,并最终形成创新技术和产品来服务于广大百姓。”

中关村科学城产业促进二处处长何建吾

闫颖: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服务处处长闫颖表示,坐拥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和智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关村要实现重大的科技创新突破,离不开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机构、一流的机制,而医工交叉就是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目标而进行的难能可贵的探索。据闫颖介绍,截至目前,中关村管委会已支持44家技术转移机构、200余家孵化器以及大量的投资机构,未来也将继续为医工交叉和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做好服务,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服务处处长闫颖

一、 2021医工十大前沿方向发布

本届“医工谷”论坛结合我国实际临床需求,借鉴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界的相关意见,从技术、临床、产业三个纬度凝练共识,评选出“2021北京医工交叉创新战略前沿技术十大趋势”:

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天使研究院院长王田苗表示,希望借助以上前沿趋势的指引,助力医工交叉创新创业者贯彻十四五规划“四个面向”的基本方针,领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改变中国医疗器械的落后局面,协同推进医工交叉等重要任务,为前沿基础研究、临床技术研发及创新创业提供参考,为推动中国的医工交叉创新战略贡献力量。

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天使研究院院长王田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主任姜雪表示,明年是“十四五”启动之年,我们的科技工作也将多一个新的面向,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深化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第一届医工谷论坛的基础上,本届论坛注重学科交叉研究布局,在“十四五”规划的思想指导下,希望借助“2021北京医工交叉创新战略前沿技术十大趋势”的指引,探索新时期医工交叉战略框架思考与启示思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主任姜雪

二、医工交叉 大有可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樊瑜波介绍了植介入医疗器械创新在“十四五”战略下的跨学科发展。樊瑜波认为,活性生物材料及结构、仿生生物材料与结构、智能生物材料与结构是三大发展方向,我们要坚持前沿创新引领和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植介入医疗器械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樊瑜波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执行系主任王广志在报告中分享到,智能技术辅助精准诊疗的核心价值在于克服人类能力的局限性、突破现有诊疗手段的颈瓶和禁区,其功能可分为“眼”——借助多模态的影像和感知信息,使治疗更加精准;“手”——借助机器人等智能器械,使操作更微创、稳定、准确;“脑”——借助智能决策,使诊疗过程更加有效,副作用更小;“器”——借助新的治疗机理,形成更有效的治疗途径。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执行系主任王广志

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席建忠表示,生物芯片正方兴末艾,一方面是各类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例如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集成芯片等;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医联网的发展带来的临床对于新理念和新技术的迫切需求,因此未来大有作为,尤其是微肿瘤芯片潜力巨大。以临床数据为第一检验标准,席建忠透露,微肿瘤芯片在两周内可检测上百种药物,临床药效预测准确性93%,且具备微量、标准化、安全等优点。

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席建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科主任李蓉介绍了AI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探索。

面对人口生育率不断下降的局面,基于女性内分泌健康水平变化的规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借助对女性内分泌健康水平的评估,可以指导其应该何时生育、是否应该建议女性先生育后工作等。不仅如此,生殖大数据分析具备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价值,包含但不限于AI辅助诊断染色体模型系统、生殖大数据的挖掘与建模、AAFA及AFA卵巢储备功能评估模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科主任李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宏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疾病等方面入手,介绍了医生端的临床需求方向。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吴志宏表示,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识别及早期干预技术、国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的模型尚不完善,个体化早期干预技术尚未建立,基于国人研究证据的技术与解决方案仍然缺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宏

三、征服挑战 拥抱机遇

圆桌会议主持人、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宁介绍到,本次高峰对话的嘉宾将分别立足临床、工科和产业端,探讨当下医工交叉创新创业的机遇与难点。

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宁

圆桌会议邀请到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欧阳晨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刘俊秀、江苏瑞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东山、柏惠维康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刘达、强生战略客户部北中国副总监周威以及美敦力中国企业发展、风险投资和创新孵化部负责人兼董事总经理施永辉6位嘉宾,共同探讨临床需求定位,医工合作新模式,创新团队组建,产业支撑要素及医工发展热点等核心问题。

本届“医工谷”高峰论坛还于25日举行了闭门沙龙——中关村“医工交叉”技术转移沙龙研讨会,邀请20余位涵盖医工产学研等专业的与会专家,共同研讨医工交叉的合作模式及痛点难点,现场碰撞真知灼见,促进医工融合,交流产业需求。

今年正处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启动之年,本届“医工谷”论坛的召开以定位医工交叉合作点为指引,以切实解决医工交叉创新难题为目标,探讨了如何做好医工交叉深入融合、人才培养联合互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核心工作,为医工交叉创新发展“应变局、谋新篇、赢未来”。相信本次论坛的召开可以进一步促进医学界、学术界、产业界深度融合,实现合作共赢,共同为国家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本文来源:雅瑞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