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供创客教具,到培育科创人才:寓乐世界赋能产业升级之路
36氪 · 2020-12-29 16:58:42 · 热度:加载中...
顺应教育行业的变迁,教育企业也要「自我教育」,不断拓展和提升企业能力的边界。

北京海淀,有这样一家教育类“小公司”,在艰难的2020,利润实现了80%的增长,而且成立7年来,年营收持续保持平均40%的增长,这在“来钱慢”的科创教育行业并不多见。

截至2020年12月底,这家公司完成了新的战略布局,并获得了新东方、东方嘉影等机构的PRE-D轮投资。

公司创始人刘斌立认为这没什么值得宣传的,“能获得融资是大家对我们的肯定,但需要融资说明我们还在走向成熟的路上——那就表示,还没有成熟,对吧?”说这话时,刘斌立的脸上带着浅浅笑意。

寓乐世界创始人刘斌立

这就是寓乐世界,一家此前在教育圈外有些名不见经传的科创企业。

教育需要顺人性

寓乐世界成立于2013年,成立伊始便获得了新东方在线的战略孵化投资。

当时,在官方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创客”在中国教育界火了起来:基于自身创意,通过软硬件将创意实现成具体物品,例如用3D建模再使用3D打印机,所想即所得;利用编程+激光雕刻和微型机床的制作,创作出各种电子物件等。融合了创客文化和素质教育,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时的刘斌立已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十多年,于新东方在线负责从中小学到大学相关教育的整个数字化业务,包括K12和高校数字学习、图书馆数字阅读等业务。

注意到“创客文化”兴起后,刘斌立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顺应人性”的学习方式,对此十分感兴趣。通过调研,又发现创客教育市场有着很大空缺——尽管公立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升,但涉及到“创客教育”的部分,无论是场地、教具或工具、相关课程还是师资,都没能及时跟进。

寓乐世界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作品”,就是青少年创客教育品牌 “寓乐湾”。与一般“卖课”为主、偏内容的产品不同,寓乐湾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具有科技感的“硬核”产品矩阵:如创客工具类的全金属微型机床、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编程平台、智能硬件、机器人等产品,以及学校科创教室的设计、教室内工具产品及组建装配服务等。此外,还开发出了配套的科创类的视频课程,以及师资培训。

“学生要完成科创课程或实验,通常需要一些套件、耗材、相关零件,那我们把它包装成与课程对应的教具。这两类是最初寓乐湾产品的主体。寓乐湾的第三类产品是网络视频课程,是作为云端的视频资源,成为创客教育、STEAM教育的补充材料存在,包括科创类线下课程的开发以及相应的数字化。”刘斌立告诉36氪。

现如今,寓乐湾已面向全国7600多所公立校、300多万中小学生提供了课堂内外的科创教学及产品服务;包含其线下门店业务的K12科创教育板块,占到寓乐世界公司营收的50%以上。

“在目前STEAM教育这个领域,我们拥有的课程数量可能是最多的,而且复购率很高。”刘斌立告诉36氪。目前,寓乐湾已拥有数千节科创教育系列课程和上百套出版教材;采用了该视频课程平台服务的学校超过3000所,其中一半以上也同步采用了其视频课程。单这些视频课程,就能给寓乐湾带来每年千万量级的收入。

虽从“创客教育”开始,但每一次新教育理念迭起时,比如STEM教育、STEAM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时期,寓乐湾都在紧密跟进市场风向。

从K12升级到职业教育

后来,刘斌立逐渐感觉到中国的高考体制下,K12阶段的科创教育正面临着某种尴尬:要么会走向功利化,为了竞赛和加分而存在;要么必须成为主流考试科目,否则就会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尽管教育部先后多次发文,强调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多种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当前中国几十万所公立中小学,真正能把科创类课程系统性开办起来的,只有1/3左右。

“这些学校多分布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和省会城市,四五线城市系统性开课的程度是非常低的,可能只是作为每学期一两次的体验而已——我所谓的系统性开课是指,每周能上两三节课,并且每学期都能够持续。”刘斌立向36氪透露。

师资也是问题,在学校的科创课堂上,授课老师往往只是兼任,比如传统的物理老师、化学老师,甚至体育老师。只要老师有一定空闲,都有可能被要求兼任创客课程的教学。

如此现状下,青少年科创素养的培育无从谈起,未来更很难持续培养出科创人才。

“这样其实违背了自己和企业定位的初衷。我们想要培养科创人才,不光是培养兴趣素养,或者拿一些竞赛成绩。更多还是希望学生进入社会后,是一个能真正进入科创领域、并创造真实价值的人才。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我们只是一个销售产品或课程的机构,那教育人才的属性又体现在哪里?”刘斌立说道。

有一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行业经验积累的刘斌立,凭直觉感到,寓乐世界应当基于优势业务扩大服务人群,往更加靠近社会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这两个方向去发展。

在盘点了几年来的发展情况后,寓乐世界发现自身有3大优势,能够支撑其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上做出拓展尝试。

一是已经拥有并正在加大研发力度的人工智能芯片模组和人工智能云计算平台。此前,寓乐世界的人工智能芯片模组,基于底层算法的芯片,整个功能模组及传感器,全部都由公司自主研发;此外寓乐世界还获得了60多项机器人、创客类产品专利技术;并在国内拥有两个研发基地。

二是大数据相关课程的开发。

“我曾经在多伦多大学的罗德曼商学院听过一些课程,对大数据这个领域一直有些自己的想法,”刘斌立告诉36氪,“而且碰巧也在加拿大看到了对方很成熟的一些课程模式,多方努力之下,加拿大多伦多大数据科学学院愿意协助我们来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们开发了很多大数据方面的课程。”

三是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刘斌立在清华EMBA的学习期间,系统学习了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课程,他对此领域未来几年的发展“有特别大的关注”,甚至他的EMBA老师和同学中不乏该领域的资深专家。

2019年,寓乐世界正式启动了面向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的教育品牌:“神经猿学院”。

联合了加拿大多伦多大数据与科学学院创立的神经猿学院,为全国高职高校提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领域的实验室建设、云计算平台搭建及运维、专业共建、实训教育、产业人才培养、就业等一站式服务。

至此,寓乐世界完成了K16科创教育系列的布局。

培育科创人才、赋能产业升级

2020疫情期间,寓乐世界也曾经历“至暗时刻”。“最严重的时候,我每天一个人来办公室,坐着。那时候就琢磨,怎么办,只能一直等着吗?”刘斌立说道。

面对现实,刘斌立决定适当压缩业务,关闭了部分线下门店,腾出精力来一边修炼企业内功,一边提前布局下一个增长点。

这个新的增长点,就是突破了单点业务和产品、依托于贯穿整个K16的科创教育业务和资源,组建的“科创教育人才培养生态”。

筹备战略投资、组建多个科创平台实体企业、组建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体系......到2020底,寓乐世界已经先后拿到了几个重要的职业认证资格:教育部1+X工业互联网方向职业认证证书;工信部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师的考核单位;微软全球人工智能900考试系列中国唯一考培中心。

依托这几个标杆性的职业认证,寓乐世界发起建立了行业标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了清华大学多所研究院和近10家上市公司;2020年下半年,寓乐世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为、中兴通讯等著名学府和企业的战略合作单位,甚至共建了研究中心。

“有了人才培养体系后,很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的企业,就会把岗前培训和用人需求直接给我们了。此外,寓乐世界还孵化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平台‘科乐园’,而科乐园的主要业务则是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相关的数据处理业务,通过科乐园可以解决很多企业数据处理相关的需求。据了解,这个版块目前也已经服务了全国100多家企业,其中不乏阿里、腾讯这样的头部企业。所以,我们一手协同高校和职业学校,一手协同企业岗位需求,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刘斌立接着说,“这其实就符合了自己当年对公司的初衷,在学校培养以后,(人才)一定要进入社会就业。什么才是真正为中国科创去赋能?我认为这就是。”

除了之前提到的“寓乐湾”、“神经猿学院”、“科乐园”,眼下寓乐世界还依托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科创师资培训品牌“寓师归演”,这也解决了科创师资紧缺和质量参差的问题。

刘斌立的“野心”不只于此,寓乐世界最近又在关注一个新的人群概念:U9——即大学本科四年+硕士三年+毕业后初入工作岗位的两年。

左手是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院校合作伙伴,建设了多个科创实训基地;右手是华为、中兴、培生等知名公司合作伙伴,形成科创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对企业的科创人才输送通道。一个由寓乐世界作为桥梁推动的科创人才培育生态正在形成。

张晓,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深度参与了和寓乐世界的工业互联网项目合作过程。

“我们选择与寓乐世界合作,一方面是被这个团队拼搏奋进的精神打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寓乐世界是我所接触过的,最专业、最认真的在做跨学科学习及产品的服务机构。他们面向的是新技术、新领域的未来人才培育,而我们是面向产业的新技术、新领域的产业应用,可以说天然就有着合作的基础。”张晓告诉36氪。

全球著名教育集团培生,也是寓乐世界的合作伙伴之一。培生认为,STEM教育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教育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我们与寓乐世界成为深度战略合作伙伴,正是基于双方对这一理念的共识和愿景。培生在教育内容上拥有170多年的深厚积淀,结合寓乐世界在教育科技实力上的领先优势为我们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寓乐世界和培生联合推出了8个全新培生人工智能STEM课程主题。这套课程采用了寓乐世界最新研发的人工智能主控板 AIBIT,具备了AI物件识别、人脸侦测、手势侦测等丰富功能,实现了真实的人工智能算法在日常教学上的应用,进一步让学生在STEM课程主题学习中获得智能学习的真实体验感,提升创新能力和学习效能。首批发布的3个主题在行业内引发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培生方面告诉36氪,接下来将引入双方优质资源,线上线下联手发力,把最新的合作成果送到教室、送进课堂。与此同时,培生计划和寓乐世界联手规划拓展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市场,布局更广阔的亚太、北美市场,共同致力于把优势STEM教育资源带给更多学习者,帮助他们在未来全球竞争中获得成功。

寓乐世界的自我迭代

一家科创教育公司,既要坚守教育行业的规律,也要符合科技行业的规律。

纵观科创教育细分领域,单年度最高增长达到60~70%的企业是有的,但是能够做到持续多年40%以上增长的并不多。刘斌立总结出了一套跨行业企业发展的方法论。

刘斌立认为,与单纯的教育机构,或互联网科技机构不同,一个科创教育机构必然是矩阵结构,同时具备教育行业特点和科技行业特点。

传统教育行业有三个恒定的关键点,即教师、课程、教材。而科技行业的特点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半年一升级,三年一大变。

“假如坐标系的横轴是科技行业发展规律,纵轴是教育行业发展规律,那么,一个健康的企业一定在右上象限区域有着不止一条产品曲线。每条曲线都有其生命周期,从增长、到触顶、到下降;企业要做的,是一方面想办法延长既有产品的生命周期,一方面适时布局新产品,做到‘喜新不厌旧’。健康的企业一定是多个产品曲线同时并存,让每个时间阶段内都存在着正在上升的曲线,以此彼此抵消下降风险,方能实现企业持续增长。”

寓乐世界从创客教育的技术和产品出发,刘斌立把这部分称之为T(technology)。相应的企业组织运营模式,称之为O(operation)。而眼下已布局成形的生态,称之为E(environment)。这三个方面,彼此联动,互相影响。根据刘斌立的观察,T的部分主动顺应市场变化,此时O就要跟进、不能拖后腿;而只有T和O的协同做好了,才能孕育出E。

“从最早的创客,到后来的STEM、STEAM乃至STREAM;再到2016到2018年期间,到处都在开发跨学科课程,同时想方设法让老师提高能力,并以项目制的方式来进行科创教育;”刘斌立回忆道。“再到最近,从2019年到今年,你会发现科创教育在中国又有新的代名词:我们几乎把人工智能教育当作科创教育的核心,这个过程企业要跟上。”

而这种“喜新不厌旧”的做法,一方面为企业保持了基本盘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加重了企业的运营,对人的要求也比较高。

“企业要不断适应新发展,还要把老的东西继续迭代。所以每年我们都会有一些新的技术团队、新的教育团队融入进来,公司要做大浪淘沙的换血,这是必然的。”刘斌立总结说。寓乐世界目前实行着“末位淘汰制”,不仅是基础员工,高管也一视同仁。

华和资本于2017年领投寓乐世界B轮,2018年C轮继续追加增持。华和资本董事总经理楼厦表示,华和资本从大文化消费赛道出发,对科创教育领域做了全面分析之后,选中的寓乐世界作为重点种子选手,核心原因还是看好团队能力。

“寓乐世界的团队同时兼具软、硬件研发能力,不但自研开发了大量用于科创教育的教学具,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多年来扎实耕耘科创教育内容。与此同时,科创教育的综合型和创新性,对团队的持续教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寓乐世界与其说是教育公司,我们目前更多地把寓乐世界归为科技创新公司,这是我们在科创教育赛道上看到的一家很特别的团队。”

业界始终口碑不错的寓乐世界,这些年来融资宣传比较低调。刘斌立认为与追求高市值相比,实现对投资人的合理回报更加重要。

在面对企业发展与领导者眼界关系的问题上,刘斌立同样务实。“企业负责人的每一个错误,都一定会成倍的反应在企业发展上。所以,创业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尽可能减少错误。”

笃信“人文素养是人才基石,人文要和科学融合发展”的刘斌立,本科时选择了文科,而后两个硕士则是理工科。身为企业家的他,同时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发行了6本作品集。寓乐世界逐渐走向正轨之后,他和创业伙伴们也开始孵化了独立项目:寓文网,其主打的正是创意写作能力培养。“我其实很希望用科学的手段和工具,为未来的人文学科的革命带来很大的一个推动。”

看来,寓乐世界的科创发展之路,还很长。

本文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