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互联时代,柔性物流无人化进程如何推进?
创业邦 · 2020-12-17 09:41:31 · 热度:加载中...
什么是柔性物流?主要有两个关键点:第一点,流量波动自适应;第二点,场景自适应。

12月16日~17日,2020 创业邦100未来商业峰会暨2020创业邦年会在北京举行,参会嘉宾们共同探讨了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的创业新风向。

在活动现场,联想创投董事总经理王光熙对话未来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EO李陆洋,共同探讨“智能互联时代,垂直领域的创新机会”。犀利观点如下:

1、无人驾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基于三个核心技术:第一是定位,创建环境地图,让机器人知道自己的位置;第二是感知,对环境的感知和货物的感知;第三是控制,在定位和感知的基础上,让机器人完成动作。

2、物流很被动,基本由商流决定。近年受到新商业模式的影响,商流推动供应链端由“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这给物流带来很大压力,有更多柔性的需求。

3、什么是柔性物流?主要有两个关键点:第一点,流量波动自适应;第二点,场景自适应。

“智能互联时代,垂直领域的创新机会”主题对话

以下为现场演讲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王光熙:谢谢创业邦能够给我们这样一个对话机会。2020年,非常不平凡。疫情为很多新行业带来机会,比如工业方面的无人化需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联想创投,我们专注于投资早期的IT科技,范围相对比较广,基本上围绕着硬科技的行业应用,像机器人、AR、VR、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几年我们非常明显感觉到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早期科技企业,加速在行业中的应用和落地,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个企业代表,未来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EO 李陆洋。

李陆洋:谢谢大家,我是来自于未来机器人的李陆洋。我先从未来机器人的愿景说起:用视觉技术赋能工业无人车辆,推进物流节点内柔性无人化进程。

解释一下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未来机器人:第一,是无人驾驶技术在物流细分领域的应用;第二,是柔性物流无人化的代表企业,简单来讲,就是物流机器人公司。我们成立不到五年的时间。

王光熙:近期企业一直在布局工业自动化、无人化,包括核心级的部件技术、机械臂、控制算法、无人驾驶等。过去几年,随着AI视觉、5G的兴起,给了我们很多空间去做过去不可想象或者是完全没有机会的、以合适的性价比做的事情,想听听您具体讲一下,你们在这方面怎么样将好技术落地到行业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陆洋: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市场。物流是中国第三大市场,第一是房地产,第二是汽车。为什么做物流?物流这个市场特别酷,大的市场里面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仓”,一部分是“配”,大家对“配”比较熟悉,包括高速运输、最后一公里、社区新零售等等,都属于配。第二是“仓”,就是物流里面的节点,没有节点就无从配送。仓配结合,最后组成一张物流网。在仓配这两个场景里,未来机器人属于更关注仓的企业。

节点物流大概是什么样的市场份额呢?我们初步统计,在2019年节点内部的物流费用在中国是1.9万亿,节点里面包括租仓、搬运等等环节。

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将这些节点物流里面的人工作业用机器取代,取代的那部分就叫工业车辆的无人化。节点物流里,像仓库、工厂里,主要搬运工具是叉车,模式是用叉车搬运托盘再对接货架,来完成整个仓库内部的运输。我们的工作是把以叉车为首的工业车辆改造成无人车辆,去推动无人化的整个进程。

无人驾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基于三个核心技术:第一是定位,创建环境地图,让机器人知道自己的位置;第二是感知,对环境的感知和货物的感知;第三是控制,在定位和感知的基础上,让机器人完成动作。技术突破是最初的门槛,而未来机器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建立了比较高的技术护城河。

这个市场有多大呢?2019年中国工业车辆的增量市场在自产自用物流领域是42.5万台,存量市场超过300万台,从事工业车辆驾驶工作人员大概是500万人,是比较大的市场。然而这个市场的无人化渗透率还是比较低的,去年一年,无人车辆全国一共的增量是2700台。如果不是疫情的影响,我们这个不会受到资本市场太多的关注,疫情给了这个市场正向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渗透率低呢?无人跟有人之间的差距非常大的,从整个动作控制、环境感知、定位来说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公司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融合了视觉AI和5G技术,虽然不能立刻缩短机器作业与人工作业之间的差距,但至少让信息获取端是没有差异的。

联想创投董事总经理王光熙

王光熙:你这个是跟马斯克一样的理论。

李陆洋:没错,他说一切不用视觉的无人驾驶都是愚蠢的。但是我觉得,在信息获取端不应该有差异,现在差距比较大的是在处理端。

跟5G的结合,在视觉领域当中5G是非常有价值的。首先,我们发现单车端处理视频流压力是非常大的,解码视频流,从里面分析出我们所要的信息,再赋有语义,这个压力是非常大的。

单车算力提高就要会影响成本,要低成本、批量卖给客户,就需要另寻途径。有了5G之后,可以大流量、快速地采集视频流,并在云端完成边缘计算,降低单车端的算力要求。未来5G对视觉的赋能是非常大的,提供了更大算力的可能性,让工业无人车辆地效率不断更有可能接近人。

王光熙:从您刚才讲的角度,视觉、AI、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处理的及时性,与端侧、边缘侧、云端低时延应用紧密相关。您刚才也谈到渗透率过去低,可能因为很多原因,有些是认知原因,还有一些类似于特殊的情况,触发真正的需求。你是以什么样的性价比完成产品设计及落地,从而获得批量的经济效益,能不能从这个角度举一个例子,给大家非常直观的感觉,去了解为什么现在已经到了临界点或者是比较好的时机,能够批量去推广5G、AI、视觉加持的无人化方案?

李陆洋:我先拿一组数据给大家讲一讲:我们在工业无人车辆(无人叉车领域)中,今年订单量大约占到全国市场10%左右,也许是排名前二前三,这其中头部客户像中石化、雀巢、格力、安利都是我们直接的终端客户,我们客户中像这样500强的企业大概有20多家。但今年我们非常欣喜地发现,很多客户是从1到N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他从0到1尝试完后,开始从1到N下单,我的一个客户,最多时候给我连续下单6次,今年有4次,已经产生了从1到N的复制。

激发的原因是什么呢?性价比来说,性为首,最主要的就是效果,就是机器跟人工是否可比拟?是否可以完成人的工作?比如说无人叉车装卸车,或者把货物送到货架上,机器的效率是否跟人可比拟,这个结果决定了“机器换人”是否可行。如果可行,第二个才是算账(价格方面的考虑),比如说多长时间收回成本,取货需要多长时间等等。也许是因为疫情原因,大家沉默了一个季度,没有开拓太多生意,主要在公司做科研,所以我发现今年下半年,这个行业的技术得到了极大提升,机器性能也更加接近于人了。

未来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EO李陆洋

王光熙:能不能分享一下您怎么看未来的技术趋势,我之前跟你线下交流的时候你也提到这个行业有浅水区、深水区,深水区需要比较强大的技术去做别人不能做的复杂场景,这些往往是你打开大型客户的关键。想问问您是怎么看技术的趋势?什么是深水区?什么样的技术演进路线让你们持续的突破、持续保持领先?

李陆洋:物流很被动,基本由商流决定。近年受到新商业模式的影响,商流推动供应链和产线由“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这给物流带来很大压力,产生了更多柔性物流的需求。

什么是柔性物流?有两点。

第一点,流量波动自适应。物流很被动,它有很多的小毛刺,举个例子,比如干线路上,大货车堵车半小时,到仓库的时间就会推迟半小时,就会造成一个小毛刺,而且这种毛刺是不可预测的,造成仓端人物流的突发性增加或者减少。无人化设备一定要适应这种小毛刺,这叫做流量的自适应。

第二点,场景自适应。现在一个仓库或者是一个存储区,会摆放很多不同类型、大小批次不一样的货物。如果环境发生变化,很难要求客户重新采购设备,一定是设备适应不同的变化,甚至客户说今天这个仓不用了,挪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个设备是不是可以拿到另外一个地方直接可以用。

我觉得柔性中最核心的是性价比中的“性”,也就是与人可比拟的柔性,而最关键的点是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基础上,如何做流量自适应。

王光熙:我们最近几年不断在做战略转型,搭建大的平台,为被投企业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您怎么看无人化在哪些行业最有机会?谈一下您对这个行业前瞻的观点。

李陆洋:谢谢王光熙总,投资半年以来,未来机器人欠了联想不少广告费(笑),经常参加各种媒体活动和对接客户。首先说一下跟联想之间的关系,再谈一下我对行业的看法。

第一,联想有大量关联企业,在这半年当中我们对接了商飞、鞍钢、联合利华,以及联想本身的智能工厂,大量关联的需求,为我们对接了很多客户和资源。

第二,联想有很多优秀被投企业,其中不乏跟物流相关的公司,联想已经有一大堆的属于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设备提供商的被投企业。

第三,我跟联想接触以来,我发现联想本身研发能力很强,研发底蕴成熟,跟我们非常契合,比如在5G、云端、云计算,联想已经做了大量平台尝试,我们可以直接复制联想的方案在我们的客户中应用。

联想研究院在做商飞项目时候,开发了给飞机做清洗的机器人、除冰用的机器人等等,很多都跟未来机器人的技术契合。

再一个,就是在核心传感器方面,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用的相机,联想都已经做出了非常成熟的产品。所以我觉得,联想可以借助自身的平台和技术能力做整包,把我们这些企业包进来,通过联想的整合能力服务关联企业。

王光熙:现在点状的需求非常多,大中型的企业希望给他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借这个话题,邀请未来机器人,跟我们的被投企业和在座的各位企业一起为这个行业赋能,也欢迎大家跟我们更多地合作。

本文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