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新基建时代的产业创新突围|猎云网2020年度CEO峰会
黑洞投资 · 2020-12-03 17:48:00 · 热度:加载中...

12月2日,在逆势生长-NFS2020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上,由黑洞投资合伙人杨蓉主持,中科慧远创始人、董事长张正涛、天泽智云联合创始人兼CEO孙昕、云扩科技创始人兼CEO刘春刚、听云总裁赵宇辰围绕《新基建时代的产业创新突围》主题展开讨论。

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之下,企业也乘上快车飞速发展。在本次圆桌论坛中,在谈到今年政策利好情况下,对企业发展利好的因素或机会是什么时,中科慧远创始人、董事长张正涛表示,国家关于新基建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制造业与产业界升级的迫切需求,这对制造业的需求升级是非常好的契机。

天泽智云联合创始人兼CEO孙昕认为,在当下,虽然遇到了疫情,但是对于内循环、对于新基建、对于我们来讲是更大的利好消息。听云总裁赵宇辰表示,虽然今年有很大的挑战,但是在数字新基建场景下,对公司业务有很大的促进。云扩科技创始人兼CEO刘春刚表示,新基建带来最大的利好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提高数字能效。

新基建时代下产业创新点

在“创新过程当中,技术与服务哪个更加先行”的问题中,听云总裁赵宇辰表示,技术是很重要的,但在工程化、产品化、商业化的推进中,一定是技术+服务的方式推进。

谈到创新,几位嘉宾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刘春刚认为,创新是科技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在RPA行业,中国的市场其实比海外市场晚了大概五年左右,全球竞争对手已经在全球市场发展到了非常可观的规模。作为本土化厂商,如何迎击他们到中国抢市场。我们认为创新、差异化竞争就是我们最大的杀手锏。刘春刚表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基建的手段,在各个行业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落地的成本问题。

赵宇辰表示,一定要创新,但创新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有商业价值,商业变现,给企业带来护城河,给客户降本增效。最终的核心是给最终客户带来企业价值,这是真正的创新。

孙昕认为,在新基建领域中,“新”的首要原因是,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的不同,是大量看不见的数据。第二是在工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领域,生产方式的不同。所以孙昕表示,创新要做,也必须要做,这大概就是躬身入局后总结出来的突围之举。

张正涛表示,创新是第一位的,是企业能够“活下去”并且获取利润的关键,目前张正涛和他的团队正在寻求创新的聚焦发力点,实现广泛的场景覆盖。

新基建时代下新的创业机会

刘春刚认为,未来几年伴随各个行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最大的趋势在新基建。不管传统的帮助客户建信息化系统,还是像RPA人工智能技术,让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开源节流,效率更高。以RPA为例,相信所能够在未来5年、10年享受到发展最大的红利。

对于创业机会赵宇辰表示,以后所有的实体,不管是2G还是2B,都是运营在数字系统之上。企业、政府也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做新基建,包括各地的税务都在走数字化与智能化。所以有海量的机会,可能以前实体做的东西现在都会在线上数字化之上重新做一遍,所以机遇是非常非常大的。

张正涛认为,在十四五规划中,服务业重心转移到制造业,是国家政策的引导。在此背景下,可以看到商业价值的体现以及利润的回收能够快速的投到这个领域,而不再是5年、10年才能看到回报,我们聚焦潜心经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就可以收获颇丰。

孙昕则提到了突破,他认为新基建数字化能力体现非常重要,如何大规模复制是关键要突破的。我们要看一些隐性的战线,需要整个体系去做数据处理,做到“新基建狂魔”。第二,我们不能单独站在技术视角看待问题,如何与行业的结合是核心、核心、核心,实现了业务闭环之后再说XaaS,这都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勇气走到行业里面去。

NFS2020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于12月2日-4日在北京柏悦酒店召开,由猎云网主办,锐视角、猎云资本、猎云财经、企业管家协办。本届峰会以“逆势生长”为主题,开设了主论坛和九大专场,覆盖母基金、新基建、电商、医疗等领域,近两百名行业专家、投资人和创业者们深入探讨各产业经营之道,以及行业变革中酝酿的创业与投资机遇。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猎云网整理删改

杨蓉:大家好,我是杨蓉。非常荣幸今天邀请了四位重量级的嘉宾,跟我们一起探讨新基建时代产业创新突围。今年年初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新的内容,也赋予了新的高度。由此将数字化、智能化带入发展快车道。我想请问几位,在今年政策利好情况下,有没有获得对企业发展利好的因素或者是机会?

黑洞投资合伙人杨蓉

张正涛:中科慧远主要是面向一些TOB客户做AOI智能检测装备。所以在今年新基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今年企业发展与往年有非常大的不同,把我们原来可能两三年才能推进的进度在今年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所以很荣幸在今年人力短缺的情况下,也实现了3-4倍的营收增长,国家关于新基建的发展政策,也大大加速了制造业与产业界升级的迫切需求度,这对于制造业需求升级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刘春刚:我们云扩科技是做RPA机器人,新基建给云扩企业带来最大的利好,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提高数字能效。我们所理解的新基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动化,另一部分是智能化。RPA机器人可以把自动化与智能化应用到平台的智能技术,我们跟客户讲为什么需要RPA,RPA就是未来每个企业都需要用到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基础设施。所以新基建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越来越多客户关注RPA机器人这样的技术。

赵宇辰:我简单介绍一下听云的背景,听云一直专注于数字化系统的监控,其实大家可以理解为数字系统的医生。今年特别是有疫情的情况,对我们业务还是有很大的促进。我就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第一个就是大家可能进很多楼宇、机场、火车站等,都需要扫健康宝。一旦上线了,就是几百万人在使用,使用过程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码扫不出来,程序崩溃了,这类问题会严重影响人们正常出行,我们做数字系统的医生,与各地健康码合作,保证这些数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另外一个例子是随着疫情的发展,政府主导停工不停学,让广大学生通过线上学习。有很多数字基建或者建设不到位情况,导致性能与体验的影响,我们也帮助人教社和很多第三方的教育机构,完善数字化用户体验。所以总体来讲虽然今年有很大的挑战,但是在数字新基建场景下,对我们业务有很大的促进。

杨蓉:刚才大家聊了政策利好的情况下企业好的变化,其实今年的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非常大,那么对各位来讲今年疫情对你们有没有什么影响呢,各自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

张正涛:中科慧远所做的是AOI智能检测设备,就是替代大量的工人。疫情期间就岗很难,看到新闻里面说包括我们的客户在内,都是包车甚至包专机到各地拉工人,包括今年的Iphone12订单去年已经下到工厂里面,所以到岗率与订单的压力,使得客户替代人工与进一步减少工人的想法更加强烈,我们的业绩也就有了飞跃式提升。但是当时备货不足,我们采购负责人天天到我们实验室去转,看看有哪些零部件可以拆下来,组装成整机卖出去,这对于我们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能为制造业很多的生产做一些工作,所以这个我觉得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中科慧远创始人、董事长张正涛

孙昕:我说一下感受,疫情肯定是有影响,但是反过头来天泽智云所在的赛道是工业互联网,大家觉得这个词很热。但是有时候大家很困惑,互联网为主的包括2C端为代表的在数字互联网领域讲究创新,但是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不一样,解决问题为主要的。所以从人工智能技术路线都会不一样。

从商业角度来讲,疫情之下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可能会发现原来打着高科技光环的伪需求,而真正的刚需求会出现。这个过程当中有些公司受到影响,有些公司得到增长,但是整个过程对行业有意义,找刚需、解决刚需,我们参与到行业的里面,不管好坏,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刚需求,触发了我们的深度思考,并作出很好的行动项。

刘春刚:疫情是给我们各个行业包括行业上下游行业重新思考自己的业务,以及重新思考自己价值的机会。刚刚讲到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是一半是火焰,一边是海水,我们面临行业用户预算缩减以及花钱更加谨慎的情况,所以我认为机会与挑战是并存的。

赵宇辰:影响肯定是有的,客户拜访就是很大的问题,是否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网上在线会议的方式来进行。所以我觉得整体影响肯定有的,但是现在还能继续采购的客户都是认可我们价值的客户。一个伟大的公司,只有在逆境当中才能生长出来。

杨蓉:其实我们都知道过去我们说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的是铁路、公路、机场等等,俗称“铁公基”。近几年因为新基建的提出,以往传统的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了,所以创新就变的尤为重要。我知道在座各位的企业一直在不停的迭代产品、力求创新,那么各家企业在各自领域都做了哪些对行业带来突破性创新和改变的事情呢?

张正涛:创新是第一位的,是企业能够“活下去”并且能够获取利润的关键。我在企业MVV里面把创新放在第一个,虽然这是很老的词,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落实到具体事情来讲,虽然中科慧远现在是替代产线质检工人的企业,在技术目标的创新点,现在的装备也好,人工智能落地也好,有一些看似通用的方式与工作方法,但是没有办法解决专机专用、产品迭代、多批次小批量的创新场景。

所以,我们所做的就是将装备变成机器人,使它能够像人的眼睛,和人一样什么都能做,什么对象都能检,是一套手眼脸灵活的系统,最好从Iphone5到Iphone12都是一套装备,这也是产业发展的诉求,我们目前在光学、算法以及硬件模块上,都在研究打造这样的系统,目前来讲这些系统都是有可行性的。所以,中科慧远目前在盖板、显示面板,传统家居、饮料灌装行业都有一套设备与标准的方法,能够实现广泛的场景覆盖。这是我目前想到的一个创新的聚焦发力点。

孙昕:第一,我们在谈新基建,新基建的新主要表现是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是不一样的,是大量看不见的数据。第二,生产方式不一样。这里面经常在业界或者在投资圈会容易产生一些误区,认为纯技术就是新基建。比如说5G、人工智能就是新基建,这个观点我认为是错误的,它们只是技术,具备能支撑和解决产业升级转型的技术能力体系才是真正的新基建。

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做了一些事情,我觉得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第一,我们认为现在正在做厚积,将来做薄发,就是今天做的体系框架,可以工程化,为工业处理完数据,最后降本增效的工具框架。第二件事情更有意思,大家做软件的时候会谈到SaaS,会谈到IT服务化。但我被IT限制住了,IT是服务于行业,IT要形成业务闭环,最后我提供服务,未必是以软件为收费模式,它是有想象空间的。

这个商业模式代表的是有可能做技术与做运维体系要深度融合,有可能发生并购,有可能被并购,有可能有资本纽带。对于所有行业结合的人都做出的挑战。我认为一定要做,也必须要做。所以我们现在也正在做,这大概是苦哈哈的工业之局总结出来的突围之举。

天泽智云联合创始人兼CEO孙昕

刘春刚:创新其实对我们科技企业是我们生存的生命线,因为我们做的RPA这个行业,中国的市场其实比海外市场晚了大概五年左右,全球竞争对手已经在全球市场发展到了非常可观的规模,它们在过去1-2年中进入了中国市场。作为本土化厂商,如何迎击他们到中国抢市场?

我们认为创新、差异化竞争就是我们最大的杀手锏。我们软件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技术,我认为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里面,它作为一种新基建的手段,最大的问题就是落地的成本问题,因为它可能解决的问题价值与落地成本之间如果不成比例的话,各个行业客户在采用的时候都是困难的,包括我们的RPA机器人。

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把目标、研发力量,定位成了如何让各个行业的客户更低成本的采用RPA软件机器人,这里面包括我们怎么样更快找到机器人适合的场景,怎么样快速训练机器人,帮助客户做这个场景,以及未来让我们的客户低成本的学会运维与管理我们的机器人,有很多国内的客户,包括一些非常大的客户、标杆的客户,以前是采用海外的产品,云扩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点,我们做了很多创新,由此我们赢得了很多的客户。

杨蓉:我追加一个问题,我知道您是做企业服务,你们会系统地帮客户把重复性的工作变的智能化,让流程更优化。那在创新过程当中是不是挑战与难度会更大呢?因为都是围绕逐个客户的需求做创新,而且要被客户接受,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刘春刚:我相信这个是很多科技类企业都面临的问题,第一个是我们平衡客户多元化客户和一定要做标准化之间的平衡,像我们RPA机器人,甚至同一个行业不同的客户做的事情都是多元化的,所以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我刚才提到的创新就是这个挑战我们要解决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怎么样既保持RPA机器人标准化与平台性,同时又能够适应客户不断的需求,我们把机器人交付给客户交付成本,通过创新手段越来越低。

云扩科技创始人兼CEO刘春刚

赵宇辰:企业要不要做创新,答案是一定要创新。但是目的是创新吗?创新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有商业价值,要能商业变现,要能够给企业带来护城河,这是创新的目的。所以很多人说创新就想到人工智能、AI,但是AI只是工具手段,除了AI,能不能用知识库创新,能不能用规则、流程、组织来创新,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核心给最终客户带来企业价值,这是真正的创新。

杨蓉:您觉得在创新过程当中,技术与服务哪个更加先行呢?

赵宇辰:我觉得技术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一篇文章说在做机器学习的时候在商业系统里面可能算法真正占到的资源不超过整个项目的5%,往往要更少,大量是工程化、产品化、商业化的努力和付出。同时很多新产品推出来的时候,不一定是完美的,甚至你觉得有一点丢脸,或者很多时候是需要通过手工、蛮力来弥补,先把产品用起来。随着scale的扩大,客户越来越多,自然而然有创新的手段来做智能化、数字化,所以我觉得是不停迭代的过程。

杨蓉:在座的几位嘉宾都是与B端客户接触,目前很多企业在建自己的大数据中台,来体现自己的竞争力以及相应的部署。各位在与很多企业对接的过程当中,对于数据方面的管理与隐私有怎样的看法呢?

张正涛:我们制造业里面最有价值的数据,可能我们涉足的行业就是品质数据。这是大企业里面很核心的东西,里面包含两点,第一点报价的问题。第二,为什么我做的比你好。对我们来讲,第一这个数据在工业场景里面只能在本地局域网或者私有云提供服务,这个模型只有客户可以用,而且不同厂之间的模型是不一样的,我们要高度负责客户的隐私问题,甚至我们提供一些模型,客户买了应用,包括本地部署。如果想要上到公网上,目前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孙昕:我蛮同意张总的观点。另外跟大家简单普及一下,工业领域的数据,我们经常说没那么大,不是海量数据。第二,工业领域的数据跟互联网处理不一样的方式,互联网在找大量的关联性数据从而找到关键、找到创新,而工业数据要找到因果性,有因必有果,这里面有大量的机理模式。这是在工业领域与非工业领域数据巨大的差异,这个过程当中工业更强调的是安全性,当然金融也非常强调。

但是工业的安全性可能是涉关工业的生与死。关于工业的安全性问题,第一数据就是客户的。第二,我们要的不是数据,数据里面蕴藏着信息,信息提炼出来的是知识与经验,也就是模型,谁拥有模型更多,谁就更有竞争力。另外,在工业领域并不强调公有云,但是强调的是边缘计算,本地局域网。通过数据的处理,让数据就在数据拥有者这里,但是它提炼的信息所产生的模型可以转换出来,数据之间的交换更多是模型与信息之间的交换,这里面从边缘计算也好,从公共平台也好,会有一些技术布局,把隐私隔离开,这是我们对数据的一些理解。

刘春刚:数据是我们新基建时代与人工智能时代的石油,我相信大家对这个事情比较理由。我们对新基建理解就是自动化+智能化,自动化让我们内部可以更好更快的产生数据与保留数据。我们经常跟客户讲,只有流程被自动化起来,才能机会拿到业务流程化更多的数据。第二个是说智能化的问题。我们RPA机器人,它可以帮企业更好的实现智能化,体现在哪儿呢?因为所有人工智能的算法只有应用到客户的场景当中才有意义。这些人工智能算法如果应用到客户的场景里面,传统就是集成系统,通过开发不同API对接,才能把人工智能算法集成到企业的系统当中去。现在企业采用流程自动化RPA机器人技术,只需要把RPA算法集成到机器人里面就可以了,因为很多事情已经是机器人在做了。

赵宇辰:我讲讲数据隐私问题,我们是做用户体验监控,所以我们有一个SaaS平台,每天回传到SaaS平台光APP级的数据是百亿级以上。所以安全是我们的生命线,有很多知名的APP,可能后台与内部都内嵌了听云的SDK,所以我们三年前就开始每年投入200万以上的成本来做安全与隐私,完全不采集唯一标识用户任何隐私。同时我们跟一些国内的合作伙伴,比如说华为走向全球,都需要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希望完全按照不管是中国还是海外的法律法规,遵守数据安全和隐私。另外到智能化时代,以前很多研究成果例如Privacy Preserving的技术也可以被应用起来,进行落地。

听云总裁赵宇辰

杨蓉:都说“新基建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黑洞投资孵化的哈奇智能,有一款社区无接触配送的智能物流机器人hachi delight,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像服务型机器人将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改变人们的生活。请问各位所在的领域,又是怎么看待新基建带给我们生活的改变呢?

张正涛:我这边可能是大B客户多一些,个人生活体验不那么强烈。像制造业毕竟以后是国家的根本,而且我们从十四五国家规划来讲,把原来十三五大力发展服务业,对标发达国家70%GDP占比,变成了扶持制造业,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十四五期间的信号。所以一些新基建带来制造业中,而且我们国家的制造业从一些小厂的手工到一些中型场的半自动化,到大厂的智能化,是参差不齐。新基建举国体制与深度渗透之后,使我们国家产业转移、人力成本提升,而且我们现在几十秒生产一部手机,可能给我们带来生活享受会越来越高,这里面也带来了一些非常深远的影响,包括关系到我们吃穿住行,这是很有意义的。

孙昕: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无论是地域、消费能力、经济体量、工业体系上都是事实上的强国,对于中国在未来格局、世界格局,我们要不就是强国,要不就被人家围剿,因为你已经带来威胁。所以工业是脊梁,因为工业强,国家强,工业的福祉深远地影响每一个中国人。很多互联网便利性能让老百姓更直接的体验到,但是根基是在工业。

杨蓉:现在处于新基建逐步完善的阶段,有很多的机会,有很多企业会抓住这个机会出来。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在这个阶段到底有什么样的行业机会能够带给新的创业者呢?

刘春刚:我相信每个行业机会都很多了,我看到最大的趋势在未来几年各个行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新基建,不管传统的帮助客户建信息化系统,还是像RPA人工智能技术,让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开源节流,效率更高。那以RPA为例,我们相信我们所能够在未来5年、10年享受到发展最大的红利,就是中国各个行业人力成本的上升,我们在制造行业看到过去几年制造行业的人力上涨了几倍,我相信这些企业会遇到非常大的运营成本的压力,我们的产品给客户带来最大的价值就是把人做的事情交给机器人来做,这是作为云扩这样的企业能够享受到最大的发展红利。

赵宇辰: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数字新基建与智能新基建。2017年之前我们这边互联网客户占了一半以上,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行业客户也开始在数字化上加大投入。以后所有的实体,不管是2G也好,2B也好,都是运营在数字系统之上。企业、政府也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做新基建,包括各地的政务都在走数字化与智能化,所以有海量的机会,可能以前实体做的东西现在都会在线上数字化之上重新做一遍,所以机遇是非常非常大的。

张正涛:我发现在制造业里面的商机非常大,第一从核心部件来说,在工业领域,包括光源毛利润能达到70%以上,在装备领域,国产装备替代这肯定是大势所趋。十四五规划里面,把服务业重心转移到扶持制造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商业价值的体现以及利润的回收能支持它快速的投到制造业领域,而不再是5年、10年才能看到回报,我们聚焦潜心经营就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就可以收获颇丰。

杨蓉:我觉得投资比创业更难,尤其对于女性投资人来讲,投新基建、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投资周期又长。创业的话,即时满足感非常强,但是作投资的话,延迟满足感非常强。

孙昕:突破之举我们也讲,新基建数字化能力体系非常重要,如何大规模复制是关键要突破的。我们要看一些隐性的战线,需要整个体系去做数据处理,做到“新基建狂魔”。第二,我们不能单独站在技术视角看待问题,如何与行业的结合是核心、核心、核心,实现了业务闭环之后再说XaaS,这都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勇气走到行业里面去。

杨蓉:我相信在新基建时代下,不管是对投资人,还是创业者,以及每一位中国经济的参与者,都是一次新的机会,也是一次新的挑战。所以再次感谢四位嘉宾。谢谢!

推荐阅读

黑洞投资斩获36氪「2020年度中国最受创业者欢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Top50」

织点智能加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助推零售智慧化

本文来源:黑洞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