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协立投资王鹂:不追风口,用实业的方式做VC
36氪 · 2020-11-27 11:08:46 · 热度:加载中...
协立认为所谓价值投资、长期主义,是要有能力和耐心,用做实业的方式做VC。

今年以来,一级市场在经济转场下经历了一轮场域更迭,长期主义被无限强调,价值投资重回真正的C位。对这个词的不同理解,也让机构呈现出实战和理论两种做派。

早期价值发现者

这其中,协立投资显得独树一帜。管理合伙人王鹂告诉36氪:“协立认为所谓价值投资、长期主义,是要有能力和耐心,用做实业的方式做VC。”

极少会有机构把投资定义为做实业,尽管一级市场对投资的理解各有不同,协立始终认为,VC投资是“八分实业属性、两分金融属性”,早期投资与后期投资看起来似乎是阶段不同,实际上是本质不同。做实业,意味着既需要战略思考的穿透,也需要落地运营的执行。因此,“以做实业方式做投资”,分明不容易。也与目前国内大部分投资机构的打法大相径庭,对此协立的回答是:因为难,也许大家都更容易选择做容易的事情。但是难,也可能意味着真正走在了长期主义的路上。

成立八年来,协立始终坚持理性判断,绝不盲目追风口,不做短期套利式投资。在扎扎实实做好实业型VC的过程,协立捕捉到了一些彼时不被看好而后被证明其价值的冷门项目,也避开了某些红极一时的虚热赛道。

目前,协立投资有些项目已经上市,取得了不菲的业绩;更突出的是成为真正的早期价值发现者,在TMT与大消费、生物医疗、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领域都投出了代表性案例。协立大部分项目都是首轮机构投资人,独家投资或者领投,投资时企业往往没有盈利,甚至还没有收入;现在不少被投资企业成长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其中有:国内唯一量产的涡旋压缩机企业英华特;国内唯一的汽车变速箱摩擦材料企业林泰克斯;国内医药冷链物流龙头企业生生物流;国内光通信模块的头部企业海光芯创;国内领先的大屏贴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桐力光电;国内共享图书领先企业嘉图科技等。

这些企业经过多年成长,在进入IPO进程之后,炙手可热;而漫长的等待,的确是寂寞又充满艰难的,当初到现在的十倍几十倍的估值差异,不是赌运气,而是拼耐心和持续投入。

深度投后:创造价值重于防范风险

VC机构的投后内容繁多,一般分为管控和支持两大部分,好的管控的确可以尽早发现风险,及时采取措施;但是协立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投后,更多体现在支持而不是管控。因为管控着眼于风险把握,支持着眼于价值创造。

所谓做实业的方式做投资,意味着在判断项目跑道和团队的基础上,投后支持是重中之重,共同价值创造是早期投资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协立坚信,好的投后可以显著提高早期投资的成功率,帮助早期企业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创业之路上,降低学习成本,缩短学习曲线。

协立把投后支持细分为资源对接、战略研讨和运营改善三大部分。

资源对接。协立在长三角的多年耕耘,与政府部门沟通对接的资源优势,为被投企业提供了许多赋能。比如政府针对创新企业的各项政策和奖励,协立可以第一时间为被投企业科普和申请。有一家做线下医院的企业每次新开医院都需要卫计委的批文,协立因为熟悉流程,为它省下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新医院也很快落地。由于协立对所投企业业务的理解以及系统性打法,第一时间推荐被投企业之间成为互相的客户和供应商更是常事。

战略研讨。创业企业成长早期对战略研讨的需求量很大,一些大的方向性决策不仅仅关乎好坏,更关乎生死。协立能够深度参与被投资企业的战略研讨,也源于几位创始合伙人的丰富实业背景——创始合伙人翟刚曾主持投资过华泰证券、华夏银行、金陵饭店,参与连云港、太仓港、南京机场等大型企业的重组,还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办了国内户外运动用品领军企业边城体育;管理合伙人王鹂曾在李宁、劲霸男装担任高管,负责过营销和运营工作并有带领团队的多年经验;另一位管理合伙人徐强拥有大型国有企业、省级政府机关、自主创业的丰富经历。战略研讨中,协立更多是一个新趋势、新机会的建议者,观点补充者,蓝军扮演者,为创始团队保驾护航。协立始终认为,投资机构能够跳出行业看行业,在战略聚焦和战略创新之间帮助企业找到平衡,提供独特的视角和价值。这也是一家VC机构参与创业企业成长获得成就感的来源。

运营改善。创业企业成长中,无论行业有多大差异,到一定规模后,运营和管理能力都会成为瓶颈,组织能力和流程建设都会成为企业的痛点。协立投资王鹂认为,这时投后支持应该是长期、持续和深入的,在此过程中,VC机构和企业之间会有高度粘性,相爱相杀,最终支持被投资企业不断突破升级。

在协立,投前、投后的区隔并不像传统投资机构那般明显,王鹂对此的形容是“全员皆投后”,区别只是个体投入时间精力的不同。而伴随着投后工作的深入,协立围绕投后支持不断完善结构化方法论,打造了一个涵盖了融资、战略、运营、组织、资源合作等多个场景的“多功能工具箱”。

砥砺会:有效帮助企业创始人突破自我认知

砥砺会由来

2015年,协立创始人翟刚在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发展阶段之后,运营和管理痛点明显,特别需要有一位合伙人担纲协立的投后工作,给与企业长期持续的支持和帮助。他知道王鹂曾任李宁营销和运营副总、劲霸男装COO、AMT服装行业首席顾问,亲自操盘多家大型实业公司,拥有带领大团队的丰富经验,是担纲协立投后管理合伙人的理想人选。于是找到王鹂,两人一拍即合,翟刚对投后工作的认知和对VC投资的理念,让王鹂果断决定加入协立投资。3个月后,以私董会为雏形的砥砺一期正式成立。

砥砺会现在已成为协立独有的投后活动组织,也是协立投资与被投项目之间的联系纽带和中枢,超过40家被投企业创始人在这里交流战略、运营,取长补短、突破认知,而王鹂作为教练,承担着组织者、引导者、导师等多重角色。这是协立践行“用做实业的方式做VC”的最佳抓手,也是所有故事的开始。

砥砺会不仅仅是管理培训

“我们不是商学院,不做管理系统知识的辅导,因为创始人有多种渠道获取这些知识。”王鹂解释,“我们是以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因为协立看到,创业企业的创始人角色,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解决企业快速成长中出现的大量管理和组织的问题,二是解决自身角色定位和认知突破的问题。通用性的管理培训,更多适合的是具备一定规模公司的高管群体,而非快速发展的创业企业创始人。协立在大量早期企业投资实践中发现,对比专家讲授的普适的领导力和管理课程,具备实战经验的企业创始人,分享讨论、深入交流反而更具价值,更有可能给创业企业带来最新最佳业内实践。

当然,砥砺会也会根据组员们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拜访了一些行业内的明星企业和优秀企业,包括李宁公司、尚品宅配、芬尼等,邀请全球精益运营的龙头丹纳赫、华为高管来给学员讲课。王鹂形容,这些课程和参访,是根据同学们的特点挑选和打造的,而非普适性的管理培训。

砥砺会也不仅仅是工具方法

砥砺会虽然会根据企业出现的具体问题,选择性的给予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解决企业运营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工具化的基础问题;但是砥砺会的本质是在于突破个人认知局限,这样的学习逻辑意味着砥砺会更关注“为什么出现问题”,而不是简单的用工具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因为“因”没有找到,问题就不会被真正解决。

砥砺会是创始人群体自我认知突破的学习组织

王鹂一直强调,砥砺会是一群创始人的共享共建学习组织,在这里,大家相信,“每个人都有认知局限,创始人的认知局限是企业发展的瓶颈,砥砺会的独特方式能够帮助创始人突破认知局限。”

因此,砥砺会是创始人们聚集在一起,在教练的引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论开始的自我认知突破和提升之旅。南京、北京、上海、苏州、无锡、广州……过去5年里,王鹂几乎没有停下来,她和砥砺会同学们走访了所有组员的企业。

每到一处参观企业、了解业务、访谈团队,然后进行砥砺会最有特色的“砥砺主题会”,进行问题剖析、探究,被大家称为“拍砖会”。这个过程,遵循砥砺会组员自己确定的价值观:在包容信任的基础上、坦诚砥砺、为了共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悬挂素直”是砥砺会的核心关键词,用王鹂的话来说,也是真正能够在砥砺会的学习中收获成长必须迈过的“坎儿”

悬挂,是自我认知突破的开始

所谓悬挂,就是放下自己对事物原有的观点和认知,用空杯心态真正听到所有人的不同角度意见。

之所以悬挂成为砥砺会的核心词,与砥砺会的底层逻辑“每个人都有认知边界”一致。认知边界要突破,就先要放下原来的认知。而创始人这个群体,很多时候承担了最大的责任,“霸道总裁”“杀伐决断”甚至是创始人能够跨越企业生存初期的一致性标签。这个特质是市场压力和组织特点的客观形成的,这个特征意味着,一旦创始人因为自身的认知局限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在组织内部基本不会有纠错机制。大部分创始人的决策环境都是“快速决定”,决策性质是“一言九鼎”。

所以,砥砺会反其道而行之,让创始人这个群体,在砥砺会这个特殊的组织中,悬挂自己的固有观点,形成真正不带偏见的聆听,从而得到同学们不同角度甚至完全不认同的素直反馈,达到突破自我认知局限的结果。

在砥砺会成立五周年每次活动中,创始人做东道主,讨论自己及企业面临的难题后,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没想到”。“没想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我”“没想到我作为一把手竟然错位了”“没想到团队是这么看待我”“没想到我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领导”……这些没想到,都是“悬挂”之后才可能发生的。

悬挂,需要常练常新

在砥砺会,“悬挂”是起步,但是对很多人又很难,对重担在肩的创始人尤其难,不设立场,不为反驳而听,不为证明而说,客观探索真正事实和底层原因。即使问出一个开放式,而不是封闭式问题,对很多人都是挑战。所以,悬挂是砥砺会在每次活动中都会演练的,也是最难做到的。即使我们暂时突破了,一旦放松自我要求,换个场景,又会故态复萌;因为悬挂是反人性的,我们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和认知产生观点,同时又习惯不断捍卫自己的观点,这是人性的本质。甚至我们在捍卫自我观点的时候,会选择性使用证据、数据甚至别人的反馈。

但是,悬挂对创始人如此重要,所以,砥砺会成了创始人照镜子的极佳场所,创始人在这里需要放下自己的经验、对错的判断甚至习惯性的思考模式,很多组员都被素直砥砺的很痛,但是会后意识到,这是一个坦诚信任的群体的宝贵价值。没有大家相互信任、坦诚素直的场域,就难有悬挂,难有素直砥砺,没有被“砥砺”,作为创始人,突破自己的认知就基本不可能发生。

悬挂,只是砥砺会一个核心词。但是从这个核心词中,我们看到了为什么砥砺会与其他学习组织不同,而参与其中的创始人“痛并快乐着”。

砥砺会,帮助创始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砥砺会已经发展到三组,协立被投企业中,有一半以上创始人加入了砥砺会。多数项目都在团队规模达到30、50人,收入有一定规模并稳定后被邀请进入,这是一个被理性决定的阙值——企业从0到1的萌芽期,不同项目之间可供借鉴的共性较少,都是以各自的方法存活,而步入相对稳定期后,战略、运营、组织都有更多的可参考性,创始人才有时间和心态来学习。

在王鹂的定义里,砥砺会成果是无法被量化的,这并非一种被动,而是一种主动选择,不寄望它能像投资、募资那样达成某种可量化的成果,而是支持陪伴、耐心相助,帮助创始人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同时,支持创始人成为“优秀的企业家”。

共同面对挑战,长期陪伴成长,就是最好的支持

协立经常被问到,怎么看待一些投资人的无为而治?王鹂说,首先这是各个机构的选择。协立选择与成为“有温度的合伙人”。 多年和创业者打交道的经历,让王鹂深知创业者的孤独创业过程的艰难,这也是其组建砥砺会的初衷。彼此“信任、支持、砥砺、成长”,这是我们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王鹂说。

因为砥砺会的深度了解,很大程度上,协立对被投项目的支持力度都超出了普通定义上的投后范畴。对于方向正确的协立认可的创始人,协立不仅会多轮跟投,若是遇到至暗时刻,依然能鼎力相助。协立2015年A轮投资海光芯创后,企业曾因为市场波动和路径选择问题陷入危机,资金链一度濒临断裂,当时没有投资机构敢投资。这位创始人第一次参加砥砺会,就申请做“案主”,认真复盘、深刻剖析。协立相信他一定可以走出谷底,于是联合几家老股东一起持续支持了两轮,帮他度过了最艰难的两年,成功翻盘。连续投资4轮后,目前海光芯创估值翻了超过十倍,也将于近期申报IPO。

2017年投资生生物流时,生生物流所在的医疗冷链物流赛道还处于发展初期,再加上又逢医药投资寒冬。物流是一个重运营的行业,协立成为其首轮唯一机构投资人后,通过砥砺会帮助创始人及团队成长,双方相互高度信任,协立曾两度走进企业,主持企业的高管团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王鹂还主持了讨论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工作坊,企业的创始人一直很认同砥砺会,自己是二期组员,又推荐CEO成为三期组员。目前生生物流估值翻了20倍,成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并于近期申报IPO。

以砥砺会为触点,被投企业对协立“陪伴式投资人”的角色有了亲身感知,也对协立建立了深度信任。很多被投企业与投资机构之间不可能发生的故事,都会在协立发生——企业会邀请协立帮忙主持高管会议,开放讨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会邀请王鹂主持内部私董会,用砥砺会的方法来凝聚团队;有开鑫科技、聚复新材等多家企业邀请王鹂主持内部“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工作坊。

这其中尤以高管会最为典型,这个环节甚至涉及团队的批评和矛盾。把所谓“坏”的一面直接展现在投资人面前,这在一级市场并不常见,业绩虚报、报喜不报忧才是创投关系更常见的形态。在王鹂看来,这份信任感是因为在长期的沟通合作中,企业确实感受到,协立真诚帮助被投企业解决问题。

“孤独者的港湾,求索者的学校,梦想者的家园。”这是砥砺会组员自己给砥砺会的标签。

王鹂总结,砥砺会终极目标和使命,就是每一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成为“更优秀的企业家”。

正如协立投资的英文名称一般,“ShareLink Capital”,分享、链接构筑了协立投资不同于市场上股权投资机构的一面,这是其跨越周期的秘诀,也是其未来的根本。

本文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