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发信 京东再出发
投资人说 · 2024-04-07 10:23:16 · 热度:加载中...
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个苏北小城,无论是地理位置、教育资源、产业结构,甚至普通话,都没优势。原来,京东在宿迁累计投了200亿,其中包括2万人的客服团队。规模经济就是如此,规模足够大,专业性就不断提升,技术和创新才会发生。小米、360、网易、百度都在这里竖起了大logo,搭建客服中心,因为京东把底子都搭好了。近期刘强东发了封全员信,京东已经60万员工,其中大约40多万是快递和客服。从考核上市公司利润的角度来说,这些是公司市值的包袱。京东遇到的问题,有同时代阿里腾讯这帮老革命的共性,也有自己的原因。一个产品,从原材料一直到交付到消费者手里,整个产业链京东都在深耕,亲力亲为,60万人的大公司,管理调度起来难度非常大。那篇出圈的京东内网贴子,一上来就鲜明地直指核心问题——2022年底,京东提出破局,自揭京东内部的种种问题。刘强东的态度是,京东绝不躺平,必须改变,否则没有出路。狠抓用户体验和价格优势,是一年的苦战,到2024年才重新站稳脚跟。正值2024年的春天,刘强东的公开信,重点是这样两个词:初听,平平无奇,因为这两个词,每个企业每个时刻都可以讲。但再仔细想想,这个时候刘强东亲自发,有深意,背后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对新环境犀利的思考。但是,最终的解决之道,阿里的突围是做好了手机淘宝。作为对比,每次面对时代的浪潮,京东的特点往往是,追不上热点,抓得住核心。比如拼多多上线百亿补贴,今日头条上线抖音,后来开启直播带货,阿里的钉钉火了,等等等等。后面的创新呢,作为行业观察者,我当然知道,是深耕供应链。但是,你看其他公司的关键时刻,都有一种主帅大手一挥,全军冲锋,大战一触即发,决一生死的刺激感。再看,京东“深耕供应链”,太不性感了,太平平无奇了。技术和创新,其实京东一直在做,但是,京东的技术积累和创新,都在看不到的地方。这些年,行业最时髦的创新是社交电商的拼单低价,是网红带货的“家人们最后五单了”,是白牌这个新崛起的品类概念,是下沉市场这个潜力巨大的增量市场。京东的技术积累在看不到的地方,在用户无法直接感受到的地方,不够酷炫。京东的技术用到了改善供应链效率,提升仓储物流智能化。规划了更短的路线,箱子少搬了一次次,算下来省了1分钱。别的企业没有动力把这些创新挖掘出来推广开去,因为对成本影响很小,但是京东太大了,几亿个箱子来来往往,积少成多,履约成本降低。京东的低价策略,就是从这些创新的降本增效里抠出来的。一位仓库兄弟在日常打包工作中,想办法优化快递箱的打包胶带,在不影响快件包装效果和美观度的前提下,把胶带的宽度从53毫米缩短到45毫米。但是,这项小小的改进在全京东推广后,不仅打包效率更高、快件更美观,每年可以减少500万平方米胶带的浪费,节省的资源积累到现在,是一个天文数字。有场景,有经验,know-how,局部一个很小的创新,放进全局,啪,就是一个很大的降本增效。有人来咨询,买的是晕车药,吃多少会死。看来要自杀,京东的客服人员及时干预。第二,不经济啊,我客服7、8个人,开发一个系统几百万,还不如多招一个人更合算。在科技企业这一端,我想到做AI客服,我有技术,但是没场景,没数据,也不知道客服工作里know-how的这些细节,好不容易产品出来,卖掉了,但是和产品之间隔着甲方乙方的关系,没办法全面全整评估产品,也就影响力产品迭代。京东是特殊的,新型实体企业,在全球也不太找得到对标的。40万快递员和客服,在AI技术变革面前,资本眼中京东的包袱,现在反而是京东最大的优势。大模型来了,从ChatGPT到Sora很惊艳,但到现在都没有落地的应用产品。强调自己多少多少亿参数,中文能力(或者某细分功能)胜过OpenAI,然后演示作首诗,或者画个画。但是,京东做不好,这家公司不是很擅长把事情和产品弄得很热闹。
言犀大模型,在京东的庞大的供应链,和每天200万次咨询的客服中都用起来了。简单来说,就是用场景和数据带动新技术做创新落地,再用降本增效这个唯一标准不断地验证大模型这个新技术。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穿越周期,就要看他怎么面对变革,怎么面对新技术。互联网,成就了京东,刘强东从中关村的摊位,上网,有了京东360商城。移动互联网,京东没啥惊天骇浪的标志性动作,就是本分地做,按照既定的目标深耕供应链。刘强东给刚刚走出低谷,站稳脚跟的京东,敲黑板提“技术、创新”,我自己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京东的机会,来源于京东非常独特的企业定位。后来,他要砸钱自建物流,被同行认为太莽撞了,模式太重了,会成为拖累,会赚不了大钱。近距离地观察和聊天,让我对中国企业家的拼搏精神有了新的认识。
很多中国企业家的思维是,我先去把东西做出来,尽量做到最好。先咬着牙拼一把,一边拼一边搞技术,等着新技术成熟,不断降成本,提效率。不就是睡地板嘛,不就是一次只能睡两小时嘛,先把用户服务好。自建物流也是,但是3C产品总在运输中被摔坏,用户喜欢货到付款,而且,能快,次日达。我想给用户最好品质的,目前只有自建物流这个解决方案,那就先做。
一点点降本增效,从咬着牙拼,变得平缓和从容,企业就上了一个台阶。大背景是京东重新站稳脚跟,遇上AI大模型这个史诗级别的机会,刘强东亲自敲黑板,提创新,提技术。一个企业的使命,和时代的脉搏,就这样被勾勒到了一起。
寻求报道、商务合作、投融资对接媒体互推、开白、投稿、爆料等……
扫码添加投资人说运营者微信,备注「商务合作」详细沟通。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
关注【投资人说】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进群」,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共同进步。
发现赞和在看了吗,戳下看看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qimingpian.com。